文/廖建民
腎臟俗稱腰子,華人認為腎臟是人體「精、氣、神」的守護主,主掌生長發育及生殖能力,腎臟與肝臟是華人最重視的臟器,卻也是最頭疼的內臟。在所有現代文明病中,華人不僅肝病罹患率高,腎臟病也遠超過世界各國。滿街看得到強肝補腎廣告,證實有市場需求,華人腎臟疾病這麼高,是與民族體質有關?還是生活飲食習慣有關聯?
比較台灣人與西方人罹患的腎臟疾病類型,發現西方人以腎結石、腎炎、尿蛋白過高、腎癌為主。這些疾病多數與飲食過於豐盛,長期高蛋白、高脂肪、高鈉食物過多,及蔬果攝取不足有關。
居住亞熱帶台灣的民眾,常罹患急、慢性腎炎、尿路感染、老年腎臟病及腎功能衰竭等。雖然多人腎臟未發生病變,卻有腎功能障礙問題不自知,像經常手腳冰冷、身體虛冷、眼睛乾澀、怕光流眼油、眼壓高、快速老化、臉色黯淡、記憶力減退、陽痿早洩、婦女病多等,多與腎臟機能衰退有關係。經過分解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中使用的營養,若長期、慢性流失,將累積出腎臟問題,如果不注意改善,將引發嚴重的腎臟病變。
根據多年臨床營養諮詢發現,優質蛋白質攝取不足是國人腎功能障礙元凶,很多人疑惑,台灣生活水準怎會蛋白質不足?主要是蛋白質食物烹調處理不當,吃多了劣質蛋白質,缺少優質蛋白質,傷害健康,例如素料(豆皮、豆包、麵腸、麵輪、麵筋等)先炸再煮,喜愛煎魚、紅燒肉、鹹肉、鹹魚等,都是劣質蛋白質,這對腎臟有很大殺傷力。
預防腎臟疾病,要靠民眾自覺,正確照顧腎臟,把握首要原則─優質蛋白質是腎臟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
(作者為廖叔叔健康屋教學中心負責人、諮詢電話:○九八二五四八五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