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王丰
根據今年「全球房地產指南」的一項最新調查,去年台北的房價漲幅高達百分之九.九,高居亞洲第三名,僅次於吉隆坡與馬尼拉。往前一年,台北的房價漲幅是全亞洲第二名,僅次於香港;但港府因打房有成,香港房價已經回跌。
一位專家深究「房價所得比」及「購屋貸款負擔率」這兩項單薄的局部指標說,究竟能否映現出國家總體經濟良否態勢,以及社會經濟分配的均衡性,是很有可疑的;倘若進一步擴大解釋並預測房地產業的「供給數量已經過剩」、「市場價格即將向下走低」,顯然則是過度高估了指標的前瞻能量及指向能力了。
台灣的奢侈稅規定,房屋取得一年內轉賣的稅率是百分之十五,一到兩年內出售稅率則是百分之十,兩年以上則不必課稅。台灣實質薪資水準是六‧三萬元,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子,是全世界之首。政府在兩年多前祭出奢侈稅,房價卻是愈打愈高。
房價高不可攀、一枝獨秀,從經濟面看,資金不願投入生產事業,其他產業相形萎縮。後遺症絕不只在經濟層面,從非經濟層面來看,高房價形成社會階級的分水嶺,釀成階級對立,愈拉愈大的貧富差距,愈來愈難實現的社會正義,民怨有如未爆發的火山,年輕人別想靠自己力量買房,普遍瀰漫難安及不平的情緒,埋下政治動盪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