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寺
圖/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文與圖/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由星雲大師總監修,佛光山宗委會策畫,分類彙編各門類藝術及藝術家,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和佛教美術人物,總成八大類計二十卷冊。
復興寺,(Wat Ratburana),位於泰國大城府(Ayutthaya),為當地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一四二四年,因他拉恰王(Intharacha,一四○八~一四二四年在位)駕崩,二位王子為爭奪王位格鬥身亡,三王子繼承王位,號波隆摩羅闍二世(Borommaracha II,一四二四~一四四八年在位),在二位王兄火葬處各建一座紀念塔,其後增建佛塔及佛殿,取名復興寺。
一七六七年緬甸軍隊入侵,該寺遭劫掠焚燒,嚴重毀損,僅主塔地宮因隱密而倖免於難;一九五七年,警方緝捕潛入地宮的盜賊時,發現封閉了五百多年的地下寶庫,計有大量金器、佛像和壁畫等珍貴藝術品;一九九一年隨大城遺址整體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該寺布局呈高棉式佛寺形式,即以主塔為中軸,周匝圍繞較小的佛塔,同時融合了大城的佛寺佛塔逐漸趨向細高的建築特色。現存建築有主塔、數座覆?式佛塔及佛殿。
主塔以磚石為基本建材,外刷灰泥,塔基平面呈「亞」字形,為多層階梯式高台。塔身四面各探出一門廊,外接陡峭階梯直抵基座底層;塔身往上收分明顯,漸成錐形,頂部高聳,呈玉米軸狀。塔基下之地宮包括數間密室,均布滿顏色鮮豔的精美壁畫,天花繪有各種姿態的佛像及蓮花花紋,為該國的歷史及考古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