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榮崧(資深科學主編)
米勒(Ben Miller)是英國著名的喜劇演員,現年四十八歲。他有一項相當特殊的背景,和一般演藝人員很不一樣:他念過劍橋大學的物理博士班!後來他認為自己沒有機會成為物理大師,就毅然放棄學業,投入娛樂大眾的演藝事業。
但是,米勒念念不忘科學曾經帶給他的樂趣和啟迪,他也很疑惑:學校的教育為什麼要把「科學」與「人文」這兩個領域,用某種古怪的隔離政策分隔開來,成為「文科」與「理科」?米勒說:「小時候你和科學彼此仰慕。畢竟,有哪個兩歲小孩看到天上的月亮與星星時不會充滿驚訝?到科博館時不會大膽按下任何一個他按得到的按鈕?但是當你長大一點時,你和科學的關係卻開始變得緊張。雖然你曾嘗試搭建通往科學的橋梁,但科學卻讓你困惑,把你當傻瓜耍,更糟的是,科學讓你感到無聊。」
米勒決心用喜劇演員的功力和科學背景,寫一本《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學課》,用八堂課的時間,幫助大家瞬間搞懂最夯的科學議題,輕鬆掌握到最熱門的科學新知、最實用的生活科學知識,包括去年的頭條科學新聞「尋找上帝粒子」、宇宙學(我們正慢慢掉進巨大的黑洞裡)、演化(地球與人類打哪裡來)、地球科學(世界末日近了嗎?)、太空科學(把我送上小行星!)等。
舉個例子,我覺得米勒用「廚房就是實驗室」的角度講化學時,非常有趣。你知道高筋麵粉、低筋麵粉中的「筋」是什麼東西嗎?原來,麵粉中包覆在澱粉囊球外面的蛋白質,就是麵粉的「筋」!也就是說,麵「筋」是麵粉裡的蛋白質。製作麵包必須用高蛋白麵粉,又稱高筋麵粉,搓揉麵團是為了讓麵粉中的蛋白質有機會互動,產生筋性。烘烤麵包能幫助酵母產生二氧化碳氣泡,使麵「筋」延展,讓麵包膨脹起來。不過,若是要製作質地膨鬆的海綿蛋糕,就不能使用高筋麵粉了,應該用低筋麵粉,而且在打發奶油及糖之後,麵粉只是拌進去,不必用力搓揉,用意是不讓麵粉中的蛋白質有機會互動,以免筋性太強,蛋糕蓬鬆不起來。
還有,食物加熱到攝氏一百四十度時,會發生一種香氣撲鼻的化學反應,稱做「梅納反應」。這基本上是蛋白質與糖之間的化學反應,會讓食材的表面呈現焦黃色,同時釋放出各種濃烈的香氣分子。剛出爐的麵包或是煎得滋滋作響的豆腐怎麼會那麼香?香氣分子就是來自「梅納反應」。但是,米勒提醒大家注意:「溫度愈高,所產生的分子就愈不討人喜歡,大部分帶有苦味的致癌物,都是在超過攝氏二百度時製造出來的。」
上米勒的這八堂科學課,就好像觀賞一位喜劇泰斗在舞台上賣力演出,讓人歡喜,也讓人得到知性上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