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談過敏4 遠離「三毒」 還清「二債」

施丞修中醫師 |2014.05.10
2312觀看次
字級

文/施丞修中醫師

只想簡單的塗塗抹抹,或是吃吃藥物一勞永逸,卻生活依然故我,那麼皮膚病的夢魘絕對是永無止境。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多數皮膚病症的始作俑著都是自己,自己引來的毒而不自知,卻害了自己。

什麼是毒,只要是會造成身體傷害的物質都是毒,皮膚過敏常見的毒主要來自「三毒」,即「壓力毒」、「食毒」與「藥毒」。而三毒又經常來自於「二債」,即「睡眠債」與「休息債」。

中醫認為,病原來自三因「外因」、「內因」與「不內外因」,內因就是情緒壓力,所謂「五志過極化火」(喜、怒、憂、思、恐五種情志),情緒不論是起伏過大或過度壓抑都會化火,火相過度就容易引發炎症,臨床發現皮膚炎的惡化總與情緒波動有關。五志之中又以怒氣傷肝最為嚴重,其中的解毒功能明顯受到干擾,日久連腎的排毒功能也會受到牽連。

食毒是最常被提起的過敏原,一般被稱為過敏食物。後天型的皮膚過敏多數是病從口入型,在古代是偏好膏粱厚味的尊榮人,現代則是貪圖口腹之欲的一般人。過往食物尚且天然,如今食物因民眾的喜好,卻過度人工化,舉凡植物的農藥、生長劑、基因改造,動物的抗生素、荷爾蒙,食品的人工色素、甜味劑、防腐劑等,加上黑心添加物,對身體的負擔更甚以往。

在器官尚未病變以及致癌之前,免疫系統卻已逐漸被日積月累的有害毒素刺激,而增加皮膚敏感者風險。除了少數先天對某類天然食物敏感外,一般人會過敏,則是導因於不好食物或不良飲食習慣,造成日後對天然食物敏感化,最後可能不僅帶殼海鮮、奶蛋、竹筍、芒果等不能吃之外,麻辣鍋、酒類、補品、花生、奇異果等食物都無法入口。

藥即三分毒,天然藥物毒小、化學藥物毒大。現因醫療方式改變,許多疾病必須長期藥物控制,若無法有效將疾病根除,副作用是難以避免的。許多民眾除了藥不離身外,為了健康還喜歡自行添加保健食品,殊不知,真實的狀況是在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而非保健。大家都知道飯吃八分飽,過食無益,更何況是藥物與號稱保健的食品,小心愛之反害之,而皮膚先受害。

只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所有機能都能完美發揮。上天完美的設計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八小時睡眠、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憩。皮膚過敏患者多數同時有睡眠障礙或是睡眠不足的「睡眠債」問題,一天少兩小時,一年少七百三十小時,等於有三十天沒睡,鐵打的身體最後也會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惡化,以皮膚病徵呈現,這種情況最好是能午睡三十分鐘作為緩衝。

該放鬆的時候還在緊繃就是欠「休息債」,舉例而言,上班走路是趕路不是散步,心情不同,肌肉狀態不同,勞累程度也不同;下了班卸下工作,但腦筋還在運作,心沒放空,身無法放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還是一副疲憊的身體,體內亂糟糟,皮外過敏癢。

過敏性皮膚炎的患者如果想要脫離此噩夢,根本解決之道就是要還給身體一個清靜的環境,清靜下就能安定而不過度敏感。從減輕「三毒」與還清「二債」做起,就能達到臟腑清淨與神志安寧,安內攘外後,就能跟皮膚病say goodbye了。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