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健保署昨舉辦「承保資料加值應用研討會」,衛生福利部次長林奏延說,健保署在支出面有雲端藥歷、健康存摺,收入面已建構電子繳款單,未來將以既有健保資料為基礎,整合國民年金、長照保險資料,並連結社會救助及福利,主動發掘及關懷高風險及弱勢者。
健保署長黃三桂說,健保開辦十九年,累計龐大健保資料庫,未來應用科技,建構成為Big Data (鉅量)資料,將資料轉化成有用指標,成為可用資訊。
資策會副執行長王可言表示,鉅量資料具有多樣、即時性、可信度,應用在健保與健康照護包括身分異常檢測、高薪低報、保費欠繳、避免重複用藥、醫療資源浪費、假農民、詐欺申報發現等。
健保署承保組組長葉逢明說,在健保資料庫的系統基礎,結合社福及長照體系,主動發現弱勢族群,從沒有繳保費者中篩檢出高風險家庭,通報社政單位進行了解,能及早給予協助。
北市發生八歲女童疑似受虐致死,政大財政系教授連賢明也說,健保大量的資料,可篩選出高風險家庭,例如透過家中兒童少年或主要照顧者,是否罹患精神疾病、以及從健保承保資料中,看出是否為重複失業等情況,篩選後面訪,及早找到高風險族群。
健保卡付掛號費
葉逢明表示,為因應未來長期照護保險上路,目前現有的健保IC卡將進入二代卡,除了就醫憑證外,還會有小額支付的功能,讓病患持健保卡能支付掛號費和部分負擔。如果獲得金管會通過,未來新一代健保卡,還可以結合自然人憑證、金融卡等多卡合一,讓民眾出門更方便。
手機也能繳保費
此外,為了寄發電子繳款單,健保署每年使用相當於十座101大樓高度的紙張。葉逢明說,近一年健保署與工研院合作,研發「行動比爾」App,讓民眾可到超商繳費,節省印刷紙張,及郵寄成本,健保署下半年開始試辦,民眾到時就可以利用手機繳納補充保費、以及一般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