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世界衛生組織(WHO)昨發表全球監測報告指出,因抗生素濫用,細菌產生的抗藥性已威脅全球,WHO分析一百一十四個國家的數據,發現幾乎每個地區都出現細菌抗藥性問題。
這次報告主要集中在會導致肺炎、腹瀉及血液中毒等重大疾病的七種不同細菌。報告形容現在是「後抗生素時期」,亦即幾十年來可以治癒的簡單感染,如今卻可能致人於死。
藥物抗藥性源自抗生素誤用或濫用,導致愈來愈多細菌發展出抵抗抗生素的新方法。英國治療淋病的抗生素已失效,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奧地利、澳洲、加拿大、法國、日本、挪威、南非、斯洛伐克、瑞典。
另外,最有名的超級細菌之一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估計每年約一萬九千名美國人因此感染喪生,遠超過感染愛滋病與愛滋病毒的死亡人數。
世衛表示,因抗藥性緣故,有些國家超過半數的克雷白氏肺炎桿菌感染患者,連最廣效抗生素carbapenems也無法治療。克雷白氏肺炎桿菌是種醫院常見感染,像肺炎、血液感染以及新生兒與加護病房感染。
對於WHO的警告,國內開業藥師柯明道表示,以往常用的四環素、黃黴素,細菌幾乎都已有抗藥性,抗生素安比西林抗藥性約五成,現在多用新型的抗生素。
他說,避免抗生素抗藥性,得遵照醫師處方服藥,即使覺得症狀減緩、也要將治療期的藥物用完,因藥物劑量須在血中濃度達一定程度,才能發揮效果,若自行購買抗生素服用,可能因血中濃度不足,容易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