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動閱讀欲望 10部文學電影開拍

郭士榛 |2014.04.30
1238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文化部推出「閱讀時光」計畫,昨日開拍,由導演王小棣、王明台、鄭文堂、鄭有傑、沈可尚等執導筒,將十篇文學作品改編成十部戲劇影片,每部二十五分鐘,期望透過文學、戲劇、紀錄片的高畫質影像敘事,把深植人心的文學作品,活現在國人眼前。

「文學是花粉、電影使發熱!」龍應台表示,「年輕族群改用手機、網路零碎的閱讀,習慣已經改變了」,希望透過影像「勾引」出對文學的熱情,把閱讀人口找回來;更希望觀眾看完電影後,回頭把原著找出來享受,進入文學最深邃的部分。龍應台認為,參與「閱讀時光」的導演、演員,個個都是推廣文學的閱讀大使,「讓閱讀人口擴大,讓寫作者活力充沛。」

負責籌備製作的稻田電影工作室導演王小棣表示,「閱讀時光」的初衷就在推廣文學閱讀,跳脫偶像劇談戀愛的情節,透過文學關注不同世代,因為文學世界裡面有更豐富的台灣。拍攝過程除了戲劇手法,也有動畫表現。王小棣說,這次挑選的文學作品橫跨不同世代,在每部戲後都會寫上「目前劇情停留在原著的第幾頁」,希望觀眾看完電影後回去看原著文本。

「閱讀時光」呈現了台灣百年來的人文蛻變,收錄文學作品包括楊逵《送報伕》、劉大任《晚風細雨》、廖玉蕙《後來》、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季季《行走的樹》、張惠菁《末日早晨》、駱以軍《降生十二星座》、柯裕棻《冰箱》、夏曼‧藍波安《老海人洛馬比克》、王登鈺《大象》。

「閱讀時光」十部高畫質影像作品,預計明年上半年殺青,將在國家地理頻道、福斯國際電視網、台視等電視頻道播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