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貿」爭議之後,核四是否啟用是當前最受關注的公共議題。就現有的討論,人們對核四最大的疑慮是核安問題,特別是科技與管理都遠勝台灣的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之後,許多人更是談核色變。
然而,相關評論也都指出如果廢核,電價勢必上漲。除了上述的兩難,本文認為還應該從影響台灣最深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來思考停啟核四可能的影響。
如果從最樂觀角度來思考,停啟核四不但不會激怒美國政府,美方還會提供頁岩油等廉價替代能源給台灣,並且透過各種政策來輔助台灣產業升級,以降低工業用電的需求。
此外,中國大陸也可能經由電纜向台供電,或者讓兩岸太陽能產業更密切合作。然而,我們也不可忽略替代能源可能造成的環境汙染及供電受到外部制約的問題。
相對而言,停啟核四也可能激怒美國,使得美方進行各種經濟性干預,甚至以停止軍事合作要脅。然而,倘若中國大陸一方面對台灣示好讓利,並保證不會藉機進犯台灣,也可讓台灣不會因為美方的報復而難以生存。但是在這種局勢下,台灣的未來也將進一步朝中國大陸傾斜。
最糟糕的狀況,則會是美國對於停啟核四表達強烈不滿之後,中國大陸不但不提供協助,還趁此機會吸引高耗能的台灣產業出走,並在外交領域進一步打壓台灣。這時台灣處境會比現在更為不利,受害最深的則是中下階層人民,因為他們不但會面臨高電價的日常生活,工作機會也將更少。
國人想了解如果台灣確定不啟用核四之後,美中台關係可能出現上述三者的何種狀況?如果停啟核四必然會帶來負面影響,政府除了舉辦公投訴諸直接民意外,是否會誠實說明台灣未來可能遭遇的各種困境,讓我們進行更周全地思考?這些都是後續應該注意的問題。
丘忠融(台北市/政大傳播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