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小組說,一些民眾有非理性的歧視,認為白腳狗、殘障狗不祥,照片中的輪椅小黑,最後被西雅圖的新主人收養。圖/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昨天是美國愛狗人士Jan Fennell訂定的「國際狗狗日」,許多網路訊息都以狗狗為主,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就注意到,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導一名洛杉磯攝影師葛蕾絲‧鍾,拍攝十個月大的幼子與寵物柔伊(Zoey)的可愛造型,引起網友瘋傳一事,柔伊正是七年前從救援小組手中送過去的狗狗,在讚嘆攝影師創意的同時,小組也強調跨海認養充滿了困難與挑戰,希望更多人加入「護犬大使」行列。
葛蕾絲成功塑造了狗狗給人的好印象,卻很少人知道,「萌翻了」的柔伊,曾是棄犬,經救援小組安置、醫療康復後,才搭機飛往美國。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指出,在台灣,有許多「白腳掌狗」、「三腳殘障狗」、「兩眼全盲狗」、「後半身癱瘓輪椅狗」和「身心受創、重度受虐狗」,乏人認養,以致十多年來營救的五千多隻流浪貓狗,逾半數得跨海找主人,十一年來已有二千五百隻幸運的流浪貓狗獲得新生。
救援小組發言人倪京台說,讓小組欣慰的是,不少貓狗有著柔伊一樣的美好際遇,成為另類台灣之光,「牠們在美加等地,都過著天堂般的日子。」小組因此把跨海認養列為重點工作,更希望民眾加入協送傷殘貓狗至美加的愛心行列,詳情可上官網(www.saveDOGS.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