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家長聯盟及校長協會日昨包圍教育部,希望教師評鑑納入教師考績,淘汰教育職場的「壞老師」。
活動副總召國小校長張益仁身先士卒,他肯定大多數老師優秀認真,他認為教育部推行的教師評鑑只是作作樣子,不納入考績,導致少數「壞老師」有恃無恐。
之前這些訴求都是家長團體的「不爽」,現在變成校長的「怨懟」,應是問題釐清時刻。
我認為被學生家長與行政視為「眼中釘」的老師,或許有校內教師會「包庇」,或許有相關法令侷限所在,但一個校長領導統御對問題老師無能為力,這種校長也不及格。
如果校長把治校責任一肩挑,應該沒有壞老師的問題,張益仁校長拿教師評鑑沒有與教師考績畫上等號,基本上是很不妥的連結。
我在退休前也曾被通知要教師評鑑,因為校內老師眾多,行政單位透過五大領域負責人整理各科老師的「書面」資料讓教育局抽查,剩下的就是採「抽籤」方式接受長官的面對面約詢,最後則是讓隨機抽樣的學生,「暢談」任教的導師與任班的老師。
當教師評鑑如此草率、樣板時,請問怎可能提升教師專業?以如此形式化的評鑑教師良窳,未免也太天真與不切實際!
家長團體總是認為學校教師會在「掌控」全局,當校長都感覺無奈時,不認真的老師只要有教師團體暗助,即便在教學上有所怠惰,一樣也可考績甲等。
現在媒體如此開放,只要有家長或學生「爆料」,不適任的老師就貼上標籤,家長與校長團體的顧慮是多餘的,倒是學校的「萬年教師會」幹部享有各種「特權」,才是校長們投鼠忌器所在,讓教師會自律與自清,校園紛爭才會杜絕。
或許教師的考績制度讓公務員眼紅,當統統有獎被人所詬病時,我認為這項考核制度應該取消,改採教學創新、教學輔導管理、教學特殊貢獻、教學相關優等著作、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競賽獲獎等獎金分配給實至名歸的老師。
至於考核委員會組成,可嚴謹攤在陽光下接受大家公評,獎金以一至六個月薪資不等頒發,或許這種做法可以杜「人人有獎」悠悠之口,更可讓得過且過的老師,知道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韓靖(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