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農工板金科二年級學生桑大衛,父親是牧師也是畫家,受爸爸影響,他非常喜歡設計和動手做,將來希望開一間板金藝術工作坊。 圖/王彩鸝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提到板金,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汽車或機械板金等冷冰冰金屬材質,其實只要經過創意巧思,板金材料也能搖身為讓人驚豔的藝術作品。就讀苗栗農工板金科二年級的台美混血兒桑大衛,運用創造力將板金材料變身為一棵棵姿態萬千的希望樹,很有藝術天分的他表示,將來想開一間板金藝術工作坊,一圓文創夢。
父親是來自美國的傳教牧師兼畫家、母親是台灣人的桑大衛,儘管才十七歲,但對未來的生涯規畫卻很有自己的想法,且以體育績優保送苗栗農工。他表示,當初因為對機械、板金感興趣,決定選讀板金科,加上從小受到父親的美術薰陶,讓他忍不住思考如何將看似冰冷又呆板的板金素材融入創意,於是開始運用鐵絲、板金等材料,編拗成各種造型的藝術品。
事實上,這也是苗栗農工近年積極推動的「科技人文整合」特色課程。苗栗農工板金科主任陳建志開的「產品設計」課程,就藉由課程的創新設計,一步步引導學生透過電腦繪圖與雷射切割技術,將板金材料變成獨一無二的文創藝術品,「讓傳統黑手,撞上設計」,學生學習更帶勁。
陳建志說,以前傳統板金科課程,學生一定要學會焊接、雷射切割等技術,要會做工業用「風管」等產品以銜接就業,但技術門檻太高,也只有固定幾個板型,學生做完也沒有成就感。板金課程結合技術和設計美學後,扭轉大家過去對板金是「黑手」的刻板印象,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