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服貿學運已演變成負面觀感的抗爭行為,雖然在過程的當中,學生一再宣稱他們的和平理性,但是當他們衝進行政院翻箱倒櫃,打破玻璃的當口,我不禁要問,我們的大學教育怎麼了?
日前有幾個學生興沖沖的跑來找我,問要不要一起去聲援反服貿的活動,他們接著問我,是否支持反服貿?我問他們知道服貿的內容嗎?知道反黑箱服貿、反服貿和反馬的差異嗎?他們說不知道,但是他們只知道不能讓台灣在三十秒內就被賣掉,台灣不能成為第二個香港。
我建議他們了解內容後再決定是否參與行動,部分的人選擇弄清楚,但仍有不少人決定參加抗議活動。
望著他們的背影我不禁憂心起來,只能默默期待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這幾天,媒體報導大學讓學生請公假,甚至宣布停課讓學生參與反服貿,有的老師還說等「退回服貿」後再回校上課,這難道不是一種失去中立立場的做法嗎?試問不想去抗議而想安心上課的學生,他們的權益又在那裡?
如果日後學生對某個學校政策不滿,動輒占領校長室或系主任辦公室?
還開出接受學生要求才能對話的條件,是不是也都應接受?甚或也可以請公假?
鍾邦友(高雄市/高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