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服貿學生昨天持續占領立法院,有民眾用平板電腦搭起直播台,即時傳送畫面。圖/余承翰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民間團體和學生十八日晚間突破立法院警力,占領立法院議場,成為國際焦點,引發美聯社、BBC、CNN等國外媒體關注。
活動成員和學生占據議場後發表「反對黑箱服貿行動宣言」,強調服貿協議不能未審就過,應逐條審查。
美聯社昨天以「反中國貿易協議人士占領台灣立法院」為題,報導數百名反服貿人士十八日深夜占領立法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公民記者」(iReport)網站開設專區,關注事件發展。至少有數名公民記者傳送十數則報導及影音到專區。從網頁上來看,「公民記者」專區將台灣抗議者占領立法院事件,與烏克蘭動亂放在同一區。
法新社以「台灣國會議員絕食抗議中國服貿協議」為題,從民進黨三位立委蕭美琴、吳秉叡、吳宜臻絕食七十小時抗議講起,乃至為何學生和民眾衝進立法院,說明始末。
彭博新聞社商業周報指出,學生攻占立法院的背後,是人民幣挾強大優勢準備進攻台灣;而國民黨因擁有立法院優勢多數,已在十七日宣布強行通過法案,進而引發學生團體的霸占行動。
路透以「台灣學生為中國貿易協議占領立法院」為題報導,指出約兩百名台灣學生十八日深夜占領立法院,並阻撓警方驅離;報導指,這些學生擔心服貿協議將加深中國大陸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因此占領立法院,表達反對態度。
英國廣播公司(BBC)以「台灣反服貿協議團體占領立法院議場」為標題報導,指台灣學生因不滿服貿黑箱作業,霸占立法院並提出訴求,稱「史上頭一遭,立法院遭學生攻占」。
《華盛頓郵報》引用美聯社報導,指出數百名抗議者占領台灣立法院,使得北京強烈希望通過的措施延宕。
新加坡《海峽時報》和「亞洲新聞台」即時新聞網站分別引用路透和法新社新聞報導此事;《聯合早報》網站也報導,抗議者昨天持續占領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