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筆電,裡頭滿滿的檔案、照片以及調查研究的資料與數據,這些都是黃煥彰近二十年來投身環保運動的過程與成果。聽他逐一講述這些案例,看到他不時因為過程中遇到的順境與挫折而變換的神情,很難不令人為之動容。
黃煥彰說,會對環保工作執著,應與他早先喜歡生態攝影有關。因為領會了大自然的美,所以無法接受破壞它的事物,自然培養出對其的關懷。
「大自然教會了我很多事。」舉例來說,有一次黃煥彰拍到一隻漂亮的飛蛾,還在為這難得的契機而興奮,但不到幾分鐘,就看到蛾被一隻鳥叨走,「那一刻,我領略到什麼叫『無常』。」
從事生態攝影,為了能捕捉到難得、理想的畫面,往往要經過長時間等待。在那個屏氣凝神守候的時間裡,整個時空彷彿停滯,令人有「天人合一」之感。
問他是否後悔投身環保工作而放棄生態攝影?黃煥彰說:「不會!雖然也曾感到無力和挫折,但從來沒有覺得後悔。」
「就像佛所說的,要能夠『放下』。」黃煥彰說,他和指導教授長談了兩小時,稟明心志,決定不走學術路線,而要投身環保工作時,他就已經放下一切,也因為如此,黃煥彰才能坦然地說,他只要當個永遠的副教授,不在乎能不能升等。
對生態攝影的喜愛,現在則由黃煥彰的兒子來繼承。兒子從小學一年級就跟著黃煥彰到野外攝影,耳濡目染下,對自然生態也產生濃厚興趣,大學念的是生物資源,現在則就讀中興大學昆蟲研究所。
黃煥彰說,兒子在這方面比他有天分,不但觀察入微,而且取景、拍照也都表現得比他更好。雖然現在已少有機會再從事生態攝影,但看著兒子拍的相片,黃煥彰更感到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