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花集‧紅樓夢】 什麼是茄鯗── 中國路菜的考究

朱嘉雯 |2014.03.04
2473觀看次
字級

 在曹雪芹的時代,官家仕宦調遷之途,往往備嘗艱辛,一般從京城外派到南方的要員,動輒走上兩三個月才抵達任所,都屬平常事。為了在路上解決飲食問題,官員們的廚師和傭人往往在動身之前,先預備好經久、美味,又兼具養生的路菜,以致當時社會風氣也流行致贈路菜給即將啟程的官場朋友。

 路菜不能有湯水,而素材的初步處理,首先講究刀工,一般是切絲,因而有肉絲、干絲等菜色的出現;後來又發展出切丁的作法,繼而帶動筍丁、香干丁、醬瓜丁等多重配料的組合。大戶人家的路菜,通常要求香而多油,口感不膩,而且稍微偏鹹,以適合就粥飯、下酒,或搭配饅頭、麵餅等主食。

 常見的路菜如油悶春筍等,都須將湯水滷汁收乾,封在瓷罐裡收存,有時也用藤簍,不過最好是瓷罐,因為瓷器不透油,將來一旦官家主人走進了某個荒僻小驛,到了那打火作飯的時刻,廚子只消燒一鍋粥飯,再配上幾道路菜,便可以美味地吃上一頓飯了。

 中國官家自有路菜的需求以來,名府祕方便逐漸往精緻講究的道路上發展,所有祕製祖傳無不曲盡其妙,雖是習慣於冷吃的存菜,也往往有名師大廚暗藏其中。在烹調手法上也因而創造出了醃、臘、糟、醉、烤、燻,以及風乾等各式手法。

 廚師做菜的原則在於「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茄子並無厚味,也非一年四季常有,因此賈府的廚師務使家主人不但能經常吃到茄子,而且使之盡收雞湯的厚味,因而發明了茄鯗這道菜餚。它的製作程序可化約為:炸、煨、收、拌、封等五大步驟,蓋因油炸過之後茄丁不會稀爛,這時再用高湯慢慢煨乾,再以小武火拌香油乾炒,必定使用香油,乃因香油遇冷不致凝凍。

 紅樓食府之茄鯗屬於陳菜一系,其做工融合了多種中國路菜烹飪技法於一爐,高湯入味深透醇厚,口感韌軟有嚼勁。曹雪芹對它情有獨鍾,因而反覆地改寫,終於成為詩禮簪纓之族飲食美學上,最後的一道榮光!它背後同時隱喻著仕宦之道的艱辛與繁難,現代人多不諳其理,若不深入研究與反覆琢磨榮府菜單的歷史源流與各式手法,恐怕很難炮製出真正道地的紅樓美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