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波寒流來襲,不幸導致獨居老人猝死,引發社會關注。家住台北市金門街的八旬梁姓獨居老翁,春節後被發現猝死在家中,先前鄰居向市政府五個單位請求援助,都被打回票,鄰居痛批市府對獨居老人見死不救,形同制度殺人。
獨居梁姓老翁從師大體育室工友職務退休三十多年,一直住在師大免費提供的宿舍,不過,宿舍房間只有三坪大,沒有衛浴設備,天花板殘破不堪,環境極為髒亂。老翁生前曾說他六年沒有洗澡,鄰居們每天為他準備一桶水,讓他擦澡。
梁姓老翁的鄰居指出,春節前曾向台北市警局、社會局、衛生局、民政局、環保局等多個單位求助,而各單位卻互踢皮球,遲遲沒有下文。針對梁姓老翁猝死事件,監委高鳳仙已展開調查,進一步了解國內長照系統究竟哪個環節出問題,市府各單位是否怠忽職守。
全國各地與梁姓老翁一樣住在簡陋的克難房子、無人照顧的老人很多。媒體報導,花蓮一名七十多歲郭姓老翁,獨自住在新城鄉一處廢棄空屋,由於無錢繳水電費,目前沒水沒電,寒流來襲時,晚上只能在毫無燈光情況下,燒炭取暖。好心的村長已為老翁申請中午愛心供餐服務。
新竹一位九十三歲阿婆,每天在騎樓賣水果維生,寒流發威時,阿婆在寒風中擺攤,許多民眾看了不捨。這位阿婆住在廢棄市場三樓,不到五坪的小房間裡,冰箱裡空無一物,吃剩的蘿蔔糕已經發霉。她的六名子女都不在身邊,老大已去世,女兒嫁人,小兒子則在牢裡;她一人孤苦無依,卻非常堅強,不但自己養活自己,還時常接濟附近的遊民。
隨著高齡人口增加,許多社區人士主動發起義工活動,為獨居老人送餐。去年三月,新北市失能者服務協會在新店區成立「曙光小站」,每周六上午為社區裡獨居老人送餐,一個簡單的行動,讓社區增添許多溫情。如果每個社區都能成立這樣的送餐活動,不僅帶給老人溫暖,也可減少悲劇發生。
據內政部調查,目前全國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約兩百六十多萬人,其中,有百分之九點二為獨居老人。在身體健康且經濟無虞情況下,獨居老人可以過得很快樂;而隨著年歲增長,體力漸衰,加上積蓄耗盡,獨居老人的照顧變成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主計總處估計,台灣將在二○一七年邁入高齡社會,屆時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四,逾三百二十八萬人。在長照機構與合格長照人員嚴重不足情況下,如何讓所有的獨居老人都能安享天年,政府責無旁貸。
發生多起老人猝死事件,顯示我們的社會福利制度僵化和欠缺。從中央到地方都應全面檢討對獨居長者的保護、安置流程,趕緊亡羊補牢;否則,類似悲劇將層出不窮。同時政府也應鼓勵各個社區成立自己的曙光小站。結合社區民眾的量,就近照顧獨居老人,以彌補行政系統不足,避免更多的不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