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剎巡禮--平遙雙林寺 土牆固若長城

蔡良瑞 |2014.02.27
2237觀看次
字級
圖/暖暖書屋提供
圖/暖暖書屋提供

文/蔡良瑞    圖/暖暖書屋提供 

中國大陸山西省平遙縣古城保存了二千七百年,為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很多人因此聞名而來。離平遙最近的景點就是雙林寺,因為寺內有二千尊塑像,個個神情各異、表情逼真,是彩塑極品中的極品!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始建年代不詳,根據寺內碑刻《姑姑之碑》所記,中都寺曾於北齊武平二年(五七一)重修,宋時取佛經「雙林入滅」之說,改名為雙林寺,宋代之後,又經過幾次修葺,現存建築多數為明清之作。

雙林寺的布局坐北朝南,共有十座殿宇組成前後三進院落,主要殿宇為沿著中軸線的天王殿、釋迦殿及大雄寶殿。值得一提的是,雙林院落式的布局有別於其它廟宇,四周建造高大厚實的夯土城牆,功能造型與長城的城牆相若。同時,出入口建造磚券門,整座廟宇猶如城堡,固若金湯,是防禦性極高的封閉式格局,在古寺院中極少見。

壁畫雕塑 跨年代多技法

雙林寺整體而言,除了大雄寶殿為五開間面寬的歇山頂建築外,其餘多為體量較小的「懸山式」屋頂小殿,其建築規制不算太高。雙林寺的歷史悠久,保留了大量的精美壁畫和雕塑,尤其典藏了大小佛像雕塑約二千尊,結合了各種圓雕、浮雕、壁雕、鏤雕等技法,年代跨越宋、元、明、清,除了精雕細鑿的細緻藝術外,又蘊含佛教典故及教義,因而與鎮國寺成為平遙古鎮附近最富盛名的寺廟。

天王殿面寬五開間,進深四間,檐廊下四大金剛,為元代作品,高約三公尺,手執兵器,二足馬步跨出,手臂高舉,狀若武打中的動作,形像威武逼真、動感十足。

釋迦殿內運用浮雕和圓雕的組合形式,表現佛教故事,內有二百多個人物、山石和建築,表現出高超的設計構思和工藝水平。其中,殿內正中的釋迦牟尼主像,結跏趺座,形體豐滿,線條優美,其背後的後座鏤刻花、鳥、龍、鳳等吉祥圖樣,加上貼金及各種豐富色彩,將佛像裝飾得莊嚴而華麗。

釋迦殿內以圓雕和懸雕方式描繪了釋迦牟尼佛歷經各種艱難,修行成佛的故事。

觀音菩薩 不拘謹更貼心

菩薩殿內供奉千手觀音像為明代泥塑,塑像為趺座,造型豐滿圓潤,安逸慈祥,二側手臂伸出,或執法器,或結手印,內容精細繁複,給人目不暇給的感覺。

千佛殿中主尊觀音菩薩像,是雙林寺中最為經典的一座彩塑,其造型突破佛教塑像一貫的嚴謹做法,而更像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為一位民間仕女,使得佛像更加平民化,更易於親近。

觀音像坐姿一派悠閒自得模樣,一足抬起輕踏蓮花寶座,一足自然下垂,左臂支撐身體,右臂平放右膝,手指和腳指微微翹起。衣著不似一般佛像緊衣束帶,而是錦衣華帶,隨風飄逸。此觀音像改變了佛像正襟危坐的傳統形象,而以世間人的衣著儀貌現世,在莊嚴的佛殿中,平易近人的樣貌更直接的觸動每個朝拜者的內心。

陽剛韋陀 堪稱中國第一

千佛殿立於觀音像右側的韋陀像,被廣稱為所有韋陀像之中最為突出之作。整座塑像體量不算巨大,但造型十分生動,體態成S形,挺胸收腹,一身盔甲,二臂結實粗壯,手握實拳,努目圓睜,一付威風凜凜的模樣。在寺院中不乏韋陀像,但雙林寺的韋陀像因為形神皆備,猶如真的韋陀在現,所以被美稱為「中國第一韋陀像」。

韋陀的雄壯威武像,立於觀世音一側,除了形成了護法的安定感外,更是以韋陀不可一世的陽剛氣勢,襯托出觀世音菩薩慈愛的陰柔之美,兩相呼應,充分發揮了宗教的藝術意境。(系列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