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品的生起
在前面〈妙莊嚴王品〉,《法華經》的說法,大體上已告結束,但普賢菩薩即東方寶威德佛的弟子,惋惜說《法華經》的法座將結束,再請釋迦牟尼佛演說《法華》。因此,如來說四法,將《法華》一經濃縮而說於〈普賢菩薩勸發品〉。本品因普賢菩薩的勸發而生起。
欲護佛法,必應護持是經;欲護持是經,必應勸人發心是經,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禮拜、讚嘆及流通等,為勸眾人發心,故有此品。
二、題名的解釋
能勸發之人,為普賢菩薩。周遍含容為「普」,德慧妙善曰「賢」。因普賢菩薩勸發,請佛再說《法華經》,而有此題名。「勸發」是戀法之辭,普賢菩薩戀法之情,成為勸發,而再見釋尊演說法華。因此,本品亦稱為「再演法華」、「略法華」。
三、四法成就
離靈山很遠的東方,有寶威德上王佛的國土,那裡有位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因過於戀慕《法華經》,而聽《法華經》,但如今法座將閉,乃以神通力來此娑婆世界,到靈山會上禮拜釋尊:「唯願世尊當為說之」,請佛再演說《法華》。
因此,如來對普賢菩薩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如來滅後,必得是經。」明示《法華》一經的要旨。
第一、諸佛護念:生活在為真理的光明之中,外不起惡心,內培育善心,而成就佛法。此為外受諸佛愛護。
第二、植眾德本:心觀真理為修行根本。此為憑藉自內萌生之力。
第三、入正定聚:獲得真理,進入不再退轉位之菩薩。依眾生根機之別,分類聚集之,可有三類:不定聚、邪定聚、正定聚。聚為聚類、聚集之義。其性正邪未屬,遇善緣則成正定(聚),得惡緣則成邪定(聚)者,以其不定,故稱不定聚。聽不進正法,多所為惡,必墮惡道的凡夫之流,為「邪聚」。
第四、發救一切眾生之心:是利他之心。如是,若以內外之力體悟真理,同時發動引導人入於佛道的慈悲心,則可說四法具足,這樣的人是末世可得《法華經》之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