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話說賈璉一進入房中,便看見南邊炕上只有尤二姐帶著兩個丫鬟做女紅,卻不見尤老娘與尤三姐。賈璉連忙上前問好,那尤二姐亦微笑讓坐,賈璉便靠東邊坐了,接著含笑問道:「親家太太和三妹妹哪裡去了,怎麼不見?」尤二姐回說:「有事往後頭去了,等會兒就來。」
隨後,兩個貼身的丫鬟出去倒茶,賈璉因見二姐手中拿著一條繫荷包的手巾擺弄著,於是搭訕著往腰間摸了摸,說道:「唉呀!檳榔荷包忘了帶,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二姐回道:「檳榔倒是有,只是我的檳榔從來不給人吃。」
賈璉一邊笑一邊近身來拿,二姐怕人看見,連忙扔了檳榔荷包過來。賈璉一手接住,專揀那吃剩的半顆,丟在口中吃了,剛要將空荷包親自送過去,兩個丫鬟卻倒茶回來了。賈璉只得接了茶,一面暗自將隨身佩帶的漢玉九龍珮解了下來,包在手絹裡,趁丫鬟回頭時,扔了過去。那二姐卻不去拿,只裝做沒看見,仍坐著吃茶。
賈璉不知道二姐何意,甚是著急!
檳榔在古代除了與男女之間情意相關,同時也是廣東、雲南、廣西、台灣一帶,人們為通氣消食、防止瘴癘的特殊嚼食,在清初康熙到雍正年間,已從南方傳入京師,王漁洋、梁紹壬的詩文中都曾提到:「今之士大夫往往耽之,貯荷包中,竟日細嚼,脣搖齒轉,固無足怪。」可見當時京官們整日像嚼口香糖一般,檳榔不離脣齒。
當時早朝御門聽政的時間,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清晨五點鐘,大臣們往往天猶未亮便來到殿前,王漁洋因而嘲諷大家:「行到門前天未啟,轎中端坐吃檳榔。」我們可以想像當時內閣大臣在等待皇帝駕臨之前,大夥兒像吸菸一樣地嚼食檳榔,一方面提神,同時打發時間。
更有趣的是,宮廷裡也流行檳榔文化!我們在各省進貢的名單中,找到了廣東巡撫每年進貢「檳榔九匣」的一條資料。皇家如此,一般市井的檳榔文化也饒富趣味。北京賣井水的鋪子,門前都有一道石槽,裡面注入清水,過往的車輛牲口可以在此投錢飲水,一次半文錢,旅客若是投一錢,那麼店家就以檳榔數顆做為找零。
這些與《紅樓夢》同時代關於檳榔的生活瑣事逸聞,今天的讀者多半是很難想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