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鵂鶹 空中悍將

文/高惠萍 |2014.02.22
5625觀看次
字級
 鵂鶹體型迷你,略大於麻雀,頭部可以旋轉二百七十度。圖/陳桂珠
 鵂鶹後頸部的兩個「假眼」 ,可以假亂真,用來欺敵。圖/陳桂珠

屬於鴞形目的鵂鶹,是台灣體型最小的貓頭鷹,只比麻雀大一點,停在樹梢上,圓膨膨的小身軀,連呼吸都可以明顯看出來。

牠們多半住在闊葉樹洞,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為保育等級第二級的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由於體型迷你,生性隱密,具有和樹幹相似的保護色,想要在森林中找到牠,需要很好的觀察力。

鵂鶹外表看起來傻楞楞的,十分可愛吸睛,不過對其他鳥類來說,卻避之唯恐不及。牠們天性兇悍,利用銳利的嘴巴和尖銳的爪子捕食,主要的食物來源是昆蟲、青蛙、爬蟲類和小型鳥類,如果遇到體型比自己還要大的藪鳥,也不會手軟。

白晝現身 深夜育雛

貓頭鷹大多是夜行性動物,但鵂鶹不同之處在於牠是半日行性,白天和晚上都是活動時間,台灣中部山區的鵂鶹在三、四月開始求偶,從白天鳴叫到傍晚,有時可連續叫好幾分鐘。

繁殖期的雄鴞和雌鴞會同進出,尋找合適的巢洞,進入產卵、育雛的階段,近年研究調查發現,親鳥餵食幼鴞的時間,大多集中在半夜,避免引起蛇和鷹等掠食者的注意。

育雛的巢洞除了天然樹洞外,也包括占用五色鳥鑿成的巢室。鵂鶹產卵數量大約三到五枚,雌鴞負責孵蛋,雄鴞提供食物,孵化期約二十四天。孵蛋或育雛期間,牠們對外界的動靜相當敏感,一丁點干擾都足以讓雌鴞棄巢離去。

幼雛破殼後,雌鴞會在巢洞裡待上一周,避免幼雛失溫,大約三周後,幼鴞即可離巢活動,因為尾羽未發育完全,飛行能力不足,仍依賴親鳥提供食物。數個月後,幼鴞們的活動範圍擴大,逐漸獨立。

誤入網羅 連絡鳥會

牠們通常會整隻吞食到手的獵物,而無法消化掉的部分,一段時間後再吐出來。後頸部有兩個假眼,用來欺敵;頭部可以旋轉二百七十度,不需移動,即可看清周圍環境。

鵂鶹低沉的鳴叫聲很特別,聽過一次後,下次就辨認得出來,清晨或黃昏比較容易聽到,牠們天生就是偽裝高手,不動不叫時,幾乎和樹身融為一體,難以發現。

秋冬時,會隨著小型鳥類等食物來源的遷徙,移動到低海拔地區,也因此經常誤入捕鳥網,斷送生命。民眾如果看見被細網纏住的鵂鶹,因為屬於保育類,請通知當地的鳥會來處理較適當。

進入山林,飽覽美景就足夠了!自備行動糧,垃圾帶下山,不帶走任何自然物,將人為干擾降到最低,還給山林清靜,就是和自然做朋友的最佳姿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