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了經濟利益而獵取海獅、海豹皮毛,影響其族群生態,近年也引起保育團體重視。 圖╱法新社
說到海獅,另外還有一種跟牠們外型十分相似、常被人混為一談的動物,名字叫做「海豹」。海獅與海豹,雖然兩者外表相去不遠,但仔細看仍有所不同。李宗賢表示,以前肢做為主要移動工具的海獅,其前肢就比海豹來得長,因此在陸地上的行動能力會比海豹來得敏捷,相較於海獅可將上半身立起來於陸地行走,以後肢為主要前進動力的海豹則只能在陸地上爬行前進,所以下次如果擔心再把這兩種生物搞混,只要觀察牠們在陸地上的行走方式就可窺知一二了。
楊瑋誠表示,雖然水陸兩棲的海獅、海豹在陸地行走的能力笨拙遲緩,不過一旦到了寬闊大海中,牠們可是能立刻化身為游泳健將,在海洋中悠游自在的呢。然而,儘管聰明可愛的海獅、海豹人見人愛,但這幾年牠們的生態與棲息環境也面臨不少威脅。與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命運相同,海獅、海豹也因其身上油脂的經濟價值而被人類獵捕、導致族群數量減少。
此外,漁船出海捕撈漁獲的方式也會間接導致海獅遭池魚之殃,過去就有海獅的四肢被漁船撒下的漁網或廢棄釣線纏繞住而受傷,甚至死亡。
除了人類會為了經濟利益而獵取海獅、海豹皮毛外,楊瑋誠有感而發表示,氣候暖化也會影響海豹棲息,以海豹為例,牠們往往必需在浮冰上照顧、孕育自己的小寶寶,但卻因暖化導致冰塊消融,因而衝擊生態,成為另一個全球暖化下的無辜受害者。
「愛牠就別傷害牠!」在地球生態系中,每種動物都是環環相扣的依存關係,楊瑋誠表示,如果要讓海獅、海豹的族群數量不受威脅,就應具備該有的生態保育觀念外,不要因人類的一己之私而影響牠們的生存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