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會面並互稱官銜職稱,為兩岸交流締造重要里程碑。這個里程碑的重要政治意義是,大陸官方首度願意公開承認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
長期以來大陸官方一直否定中華民國還繼續存在的事實,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九四九年已經完全取代中華民國政權,成為全世界唯一承認的中國合法政權代表,來作為合法統治中國的法理基礎。
因此就算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早已在一九九一年主動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不再將共產黨視為叛亂集團,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釋出兩岸和平往來交流的善意,卻始終未能獲得大陸官方的正視。
這二十三年來,兩岸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不斷擴大發展,官方與民間往來愈來愈頻繁密切,逐步減少兩岸民眾與官方的認知差距。
透過兩岸媒體的經常報導,更使得雙方愈來愈多人了解兩岸長期分治的現實真象,以及雙方政治制度不同,社會文化各層面等,都需要更多的寬容諒解來看待與交流溝通。
然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雖早已拋棄歷史的政治包袱,承認兩岸分治。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依然緊抱不放,因為承認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將來可能會衝擊共產黨統治政權的法理地位與正當性,這或許是大陸官方遲遲不肯鬆口的主因。
所以儘管二十多年來雙方官方一直保持善意往來交流,但是雙方官員默契就是在正式場合不會稱呼對方正式官銜,國際場合不承認中華民國。最典型的例子是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首度接見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被稱為馬先生。
現在這樣的默契或許開始改變了。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南京之旅,有機會發出雙方官員往來的新默契,就是在雙方互動場合公開互稱官銜、平等往來對待,間接承認中華民國政權存在的事實。但是在國際場合,對岸短期內還是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政權存在。
對於雙方而言,相互承認治權應該是件好事。只是大陸官方慢了二十多年,顯然還有許多內部意識型態問題不易解決。
至於民主台灣的兩千三百多萬民眾,應該是期盼雙方保持現狀,繼續和平交流往來,只要不動干戈,不管是「王張會」,或將來為爭取歷史定位可能的「馬習會」,都可以慢慢談,怎麼談都可以,不必急。免得吃緊弄破碗。
羅博土(高雄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