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 8個好習慣改善慢性疼痛

柯俊銘 |2014.02.13
1695觀看次
字級

 所謂「慢性疼痛」指存在六個月以上,持續反覆、間歇性出現的疼痛,身體各處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痛、下背痛與頭痛是最常見類型。

 慢性疼痛難以完全根治,發作起來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患者苦不堪言,情緒低落,甚至衍生失眠、憂鬱症、焦慮症、藥物濫用等問題。

 專家指出,想要降低慢性疼痛侵擾,不妨從個人生理、心理與社會層面著手,培養以下好習慣:

 一、規律運動:若因疼痛懶得動,肌力衰退,狀況會更糟。最好徵詢專業意見,嘗試輕至中度的有氧或伸展運動,激發大腦釋放安多酚、左旋色胺酸等化學物質,有助改善心情,緩和不適。

 二、學習放鬆:疼痛會引發負向思考,加重精神負擔,強化既有症狀。要避免火上加油,正確的深呼吸、正念冥想、瑜伽與生物回饋技術等皆有冷靜的作用。

 三、遠離酒精:睡眠充足可舒解疼痛加諸於身體的壓力。飲酒後雖能較快入睡,但往往淺眠而已,容易甦醒,難以一覺到天明,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

 四、戒除菸癮:吞雲吐霧似乎能降低疼痛帶來的緊張、不安,卻會造成血液循環變差,延緩傷口復原,提高椎間盤退化的風險,反成為助長疼痛的幫兇。

 五、管控飲食:規律吃三餐,營養要均衡。攝食盡量少油、少鹽、少糖,以新鮮、天然、富含纖維與低脂蛋白質類為主,方能減少代謝異常,保持適當體重。

 六、勤寫日記:醫病是合作關係,每天詳實記錄作過的事及當下感受,針對疼痛情形以一至十進行評分,回診時提供完整病情資訊,醫師參考後方能給予妥善治療。

 七、分散注意:過度專注疼痛,只會讓自己心煩意亂,日子更加難過。積極從事有興趣的學習或是休閒活動,建立生活重心,轉移焦點,淡化痛苦。

 八、尋求支持:據估計,每三人中就有一人為慢性疼痛所苦,毋須為此孤單與自卑,主動和親友分享經驗,交換見聞,需有人協助莫吝開口。

 作好心理建設,充實相關管理知能,遵循醫囑接受藥物、復健、手術等處置,避免亂用偏方,相信你應可和慢性疼痛和平共處。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