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博物館 搶救基隆西2倉庫

郭士榛 |2014.02.13
1417觀看次
字級
 文化部長龍應台(中)昨天訪視基隆港碼頭,關切基隆港西二、西三倉庫保存問題。    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針對基隆港西二、西三倉庫保存爭議,文化部長龍應台昨日勘察現況,認為基隆港的歷史價值無庸置疑,承諾撥二百五十萬元,做為倉庫文史調查及西二、西三保存活化研議,並主張將基隆港西一、西二倉庫規畫為「渡海薪傳博物館」;至於西三倉庫,還需文史調查,若確定保留,會進一步與建築師討論透過設計納入歷史元素。

 昨天上午,龍應台抵基隆港,首先聽取基隆市文化局、港務分公司簡報,了解計畫新建的新海港大樓結合周邊整體都更推動構想。基隆市長張榮通、議長黃景泰、立委邱文彥及多位在地文史及藝術工作者到場。

 龍應台表示,基隆港從劉銘傳治台規畫建港迄今百餘年,「日僑遣返、二十一師、七十軍、故宮國寶來台、反共義士、大陳撤退,這麼多重要歷史事件都和基隆港有關。既是渡海薪傳的起點,也是好幾代台灣人悲歡離合、生死別離、幸福重逢的現場,是一個眼淚的聚寶盆。」她說「基隆碼頭不只屬基隆人,也是全台灣人的寶貝。」文化部願意提供經費,協助西二倉庫後續博物館調查規畫以及西三碼頭的重新思考。

 龍應台與與研究一九四九年大撤退的輔大歷史系教授林桶法、十二歲即隨國軍來台的作家桑品載,一同站上西二、西三碼頭,了解倉庫與港區關聯,並進入西三倉庫樓上,觀看鋼桁架結構特色。關心倉庫命運的地方文史人士、藝文工作者在旁訴求,希望正視倉庫的文化價值。

 林桶法指出,歷史建築往往和現代化產生衝突,歷史建築拆除後,想原貌重建,就失去原味,他認為,台灣並不缺乏現代化建築,需要的是歷史建物。

 龍應台感謝基隆文史工作者突顯議題,她表示,「歷史保存活化與現代的旅運設施並不衝突。」龍應台請基隆市政府針對西二碼頭倉庫立即啟動古蹟審議程序,「西二碼頭倉庫完全有條件成為渡海薪傳的博物館。」文化部會傾全力支持,已被規畫為新建海港大樓的西三倉庫,龍應台要求文資司立即與港務分公司及建築師開會討論實用功能與歷史建築相融的可行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