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馬戲班 實為跨欄英姿 主燈驚嚇馬?史博館:在跳舞啦

 |2014.02.13
1911觀看次
字級
 二○一四台灣燈會主燈「龍駒騰躍」,前腳仰起、後腿踏地姿勢,遭人冠以「驚嚇馬」封號。   圖/紀文禮
 史博館典藏的唐三彩跳舞馬俑,後腳蹲地、右前腳揚起的舞姿,與今年台灣燈會主燈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史博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元宵節在南投登場的二○一四台灣燈會,主燈「龍駒騰躍」形塑巨馬前腳仰起、後腿踏地的姿勢,遭人冠以「驚嚇馬」封號。博物館專家認為,這匹馬姿勢比較像古代「跳舞馬」跨躍柵欄的英姿。

 史博館研究組組長楊式昭說,漢代就有「馬戲」一詞,經由專人訓練的馬會跳舞及百戲雜耍。漢、唐王公貴族常在家中供養雜技團、馬戲班,馬跳舞時最困難的舞姿之一是後腿低蹲、前腳仰起。她認為,台灣燈會主燈刻畫的是舞馬飛身跨躍障礙物的神采,非受到驚嚇。

 史博館典藏的唐三彩舞馬刻畫出唐代「跳舞馬」的英姿,其中一件姿勢與台灣燈會主燈的駿馬有異曲同工之妙。

 楊式昭說,唐代直接與波斯交流,不但引進高大健美的波斯馬、阿拉伯馬;更因中原人士不擅長養馬,連帶引進很會養馬的胡人。史博館典藏的另一匹唐三彩舞馬,身旁還有胡人俑隨伺在側。

 楊式昭說,文獻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國力鼎盛之際,每逢玄宗生日,宮裡會為舞馬披上以金銀珠寶點綴的彩衣,在相貌俊美的樂工伴奏下,舞馬翩翩起舞為皇上祝壽,逗得玄宗龍心大悅。

 楊式昭說,民國初年開闢鐵路,在河南北邙山發現唐代貴族墓葬區,出土大批唐三彩,一度典藏在河南省博物院。一九四九年隨國府遷台,這批唐三彩落腳於史博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