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開運 母子都是旗袍控

李碧華 |2014.02.09
2680觀看次
字級
 袁念華〈左〉帶著兒子梁鈞,讓旗袍之美重新站上世界舞台,手藝不失傳。  圖/湘?坊

 文/記者李碧華

 旗袍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服,是在民國十七年的事,轉眼已近百年。從貴氣逼人的達官顯要到一般市井婦女,再到清純的女學生,人人都穿旗袍。只是時代不留情演變,旗袍技藝失傳,已被時尚圈冷落。拿針線四十年的縫紉工會理事長袁念華卻堅守崗位,把傳承重任交給獨子梁鈞,由他擔任旗袍公會理事長,母子兩代在同一領域並肩打拚、手藝不失傳。

 十月份,旗袍公會要號召年青設計師一起參與旗袍設計大賽外,並出版台灣第一本旗袍年鑑,要讓旗袍之美重新站上世界舞台。

 梁鈞從小在媽媽的針線堆裡長大,工作室中儘是珠環翠玉,華美雅麗,「長輩朋友都說,我是個在女人堆裡長大的孩子。」貴客來試衣服,換著一件又一件,在鏡前款擺身姿,抓著梁鈞問:「弟弟,哪一件好看?」他功課多,描一眼後就低著頭繼續寫,結果,選出的就如同貴客心中所想一樣。「我媽媽說,這就是天分。」

 梁鈞服完兵役去學彩妝及服裝設計,跟著媽媽學做旗袍,掛著黑眼圈,起早趕晚。被針刺傷也痛到要哭,但想到自己是男孩,「自己做的事自己負責」時,就會擦乾淚水,再度拿起針線,「媽媽一再告訴我,國服不能失傳,旗袍才不是官夫人的專利,現在會手工的人愈來愈少,真的好可惜。」

 袁念華當然忘不了過往的風華,天還沒亮,店門口已經有人在排隊,等著量身做旗袍;店裡師傅滿滿,晚上結帳,現金會爆出來,那種感覺真的很開心,也很得意。

 袁念華說,名牌服裝,領、襟、衩,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都能夠看到這些東方元素,這表示旗袍又流行回來了。「其實,不要介意穿起來成熟,旗袍適合各年齡層,只要加以改良,合身不代表約束,而是呈現人體工學之美;加上整體的彩妝、髮型設計之後,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最獨特的美。」她說,不要盲目追隨潮流的俗套,把傳統的旗袍設計加以改良,可以變成小洋裝,也可以變成古代皇室公主立領及挖背的晚禮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