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告別「假」年

 |2014.02.04
1960觀看次
字級

社論

 美國發表國民健康調查報告,指出美國人的卡路里攝取量下降,在家用餐次數增多,飲食習慣有所改善。農業部經濟學家托德稱,金融危機使錢包變扁,美國人被迫在家吃飯,這可能是促使飲食習慣改善的部分原因。

 美國膳食品質的提高與在外用餐減少不一定有關聯。應是消費者在選購食物過程中,更關注營養。據研究,二○一○年消費者購物時會閱讀食品營養成分表的人,比率從二○○八年的三成四上升至四成二。托德表示,如今市場供應的食品質量改善,加上消費者可以獲取更多食品營養訊息,促使人們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同時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美國的調查報告告訴我們應該學習購物態度,仔細看食品營養成分表;但前提有二,首先須懂得那些成分的名詞,甚至是專有名詞;其次,須假定廠商的標示都是誠實的,但這是最難的部分。

 台灣二○一三年的代表字第一名是「假」,第二名是「黑」;前十名的十一個代表字中(有兩字同票數),與食安風暴相關者高達九字。二○一三年確實「假」當道,黑心食品紛紛爆出,社會譁然,輿論撻伐。

 可惜商人並未良心發現,市售包裝米又被發現「降等」卻不降價。所謂降等,是為了矯正去年「高等米摻低價米」、「高等油摻低價油」的「假」,是「誠實標示」的作法,但降等不降價引發外界批評。

 糧商稱,雖然降等,但米還是一等米,並非二等米,且各家糧商進糧成本、包裝成本不同。但官方不接受這種說法,指糧商形象大壞,還連帶拖累通路業者,無法說服消費者。政府軟硬兼施,道德勸說加「法令解釋」,糧商終於承諾有感降價。

 食品成分表即使誠實標示,往往專業難懂,廠商又很容易用模糊手法,誤導消費者;因此,除了消基會等民間公益團體幫忙檢驗發現,更重要的是政府的事前把關及事後嚴懲。

 回頭看歷史,英國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商人與工業家因機器大量生產,快速累積財富,卻不以此為滿足,反而更加貪婪,拋棄職業道德。黑心商人在食品裡摻黏土、茶葉裡加其他葉片,許多未經人體試驗的藥品投入市場,偽劣商品橫行。

 台灣出現大量偽劣品,是在複製早年的倫敦經驗。這些偽劣品,有些已上市數十年;台灣即使如美國人一般,減少在外用餐而回家煮,並不會更健康。因為縱使減少了卡路里的攝取量,但若什麼都是假貨,什麼都不能吃,你回家能煮什麼?

 十九世紀的英國從立法、行政,更從教育下工夫,花了二十多年,也就是相當於一個世代的時間,才稍稍抑住偽劣商品的猖狂。日前媒體曾報導,台灣的詐騙集團在大陸落網,聽到要回台灣審訊,竟雀躍不已,因為台灣的司法寬鬆,罰款往往只是所獲黑心暴利的九牛一毛。

 假貨橫行不但是食安問題,更擾亂經濟,混淆道德價值。如果我們也需要一個世代來「打假」,就應學英國作法,長期方面,從教育著手,短期則是嚴懲嚴罰,讓黑心商人無利可圖,民眾才可能回到「吃米是米,喝水是水」的時代,揮別「假」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