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歷史 請重視台語片文化資產

陳維寧 |2006.12.19
437觀看次
字級

台語電影五十周年紀念活動,在慶祝餐會、晚會、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的致敬,和公視播放五部老台語片後,只剩下新聞局主辦的巡迴影展仍然在進行,可以說大致將告一段落。

對於大眾而言,除了時間地點許可,而得以到影展現場親炙老片文化的人外,恐怕只能透過公視播放的五部台語片,及媒體關於晚會、金馬獎頒獎典禮的轉播和報導,才能分享此一重要文化事件的片段風華,正因如此,筆者有些感受實在不吐不快。

關於向台語片演員與從業人員致敬的議題,「台灣影史研究者」黃仁曾撰文指出,慶祝晚會「忘了歷史,忘了最辛苦的台語片開拓者與犧牲奉獻者,真正的卓越貢獻者和藝術成就者也未獲獎」,使活動流於浮面;之後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除了以「特別獎」表揚陳子福畫過無數台語電影海報的貢獻外,尚有向林摶秋、陳文敏、小艷秋等台語片業者、導演與演員致敬的圖卡及主持人口白,並請到場者起立接受致敬。

這樣的安排雖然能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然而深度仍然嫌少了些,並未超脫黃仁所批判的範圍。值得一提的是,金馬主持人蔡康永所唸的「林搏(ㄅㄛ)秋」(台語電影史上貢獻最大者),乃是日據時代因為日語沒有「摶(ㄊㄨㄢ)」字而被迫改名,在光復後就改回原名「林摶秋」了,因此嚴格來說有所缺失。

再以公視播出的台語片來說,「王哥柳哥遊台灣 」、「再見台北」是當時最賣座的片子,及一代歌王文夏所主演僅存的台語片,相當具有代表性,但「安平追想曲」等三部,則都是文藝愛情類型,題材過於集中。

雖然當年製作的千餘部台語片多已散佚,僅剩約十分之一,但還是有相當多類型的片子可供播放,而且受限於宣傳管道,知道這五部片播放訊息的民眾不多,相當遺憾。

當年台語電影的先驅,以克難精神拍攝題材來自民間、廣受平民喜愛的電影,並且展現了多元的藝術風貌,也帶動了台灣電影的起飛與黃金時代,實為影史上不可抹煞的重要一頁;筆者盼望至少能看到更多類型的台語片代表作,能夠透過公視等無線台播出,除了讓更多人得以親炙饗宴,進而能有所啟發外,也是重現前輩精神,與向他們致敬最實際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台灣需要學習「尊重歷史」的精神,這是偉大文化所不可或缺的。

陳維寧(北縣永和/森林小學助理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