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成大校園內的古蹟小東門殘段,經過整修,保留城牆頂的跑馬道。圖/修瑞瑩
【本報台南訊】位於成大校園裡的台南市市定古蹟小東門,最近整修完成,部分城牆仿古建造,恢復到近三百年前的原貌,也成為校園和台南市區的新景點。
成大在去年委託建築師石昭永,花費一千一百多萬元整修古蹟,最近完工。校方表示,整建的部分分為小西門北側的北段與南側的南段,總長約五十公尺,是市區裡目前保存最完整、最長的一段舊城牆。
台南市過去有大、小東、西、南、北共計八座城門,隨著市區的開發,都被拆除,目前只剩下少數保留;遊客到成大校園內的小東門城段參觀時,只見現場的城樓上寫著「小西門」,但古蹟外卻寫著「小東門」,常疑惑「到底是小東門、還是小西門?」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小西門」原本位在西門路,當年因道路擴寬要拆除,在成大當年校長羅雲平爭取下,民國五十九年時一磚一瓦搬到現址,剛好夾在兩段的小東門城牆中間,才有「小東門城牆間有小西門城樓」的有趣現象。
據文獻記載,小東門城始建於清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時再修城樓,一直保存完整,直到一九一六年,為開闢道路才拆毀;目前的修復將城樓與城牆間的切斷處連起來,更變成小東門城接著小西門城樓,而且當年安裝城樓時,將小西門字樣的外城裝到內城,內外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