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 i k i
二○一三年的主題好像都跟「跑」有關。一月中開始慢跑,六月底參加六公里路跑。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長跑比賽,一共五千零七十八人參賽,成績排名八百六十九名,是相當不錯了。七月二十日,漸凍人協會的會員大會上,協會為主辦環台超級馬拉松比賽的負責人郭豐州老師頒發了「希望之蝶」獎牌,感謝他對於病友的支持。郭老師的一番感言讓我深深觸動。十四天,環台一千一百公里,除了要具備極好的體力外,更需要的是在精神上有十足的動力。這一路上,最大的考驗不是別的,而是一個人的意志力!你一定想不到,在這一群體力超強的跑者心中,最大的動力竟然是— —連動一動手指都無比困難的「漸凍人」!兩種生命狀態,卻同是經歷意志力的拉扯,他們的生命體驗又是何等相似!長跑是我從小就害怕的運動,小學時的四百公尺、高中時的八百公尺,校園裡那紅色的跑道,像是怪獸巨大的嘴巴,讓人望而生畏。如今,半年的練習後卻欲罷不能地愛上了這項「自我折磨」的訓練。之所以說它是「自我折磨」,因為跑步從來都不是為了舒服,而是為了挑戰不舒服。跑到雙腿發軟,呼吸急促,但是心裡知道,撐過去就是雲淡風輕。
為什麼說愛上它?因為每個清晨,我可以在一夜的陪伴後,放棄補眠的機會,從床上爬起,給那個臉頰一個溫暖的親吻,穿上前一晚搭配好的短褲、背心,簡單地洗漱、塗抹防曬乳、快速熱身後,便衝下樓。
一圈、兩圈、三圈、四圈……一公里、二公里、四公里、六公里……數字不斷增加,心中最大的動力竟是——對最愛的那個人的辛苦最接近的體會。
雖然比起生病的苦,這之間有太大的差距,然而,這卻是體會他的生命狀態最接近的方式。不再是綁著手足,躺在地板上,看著天花板默默流淚,而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想要多邁出一步,要再多跑幾公尺,打破昨天的紀錄;就像他,努力、努力、再努力,想要認真地呼吸每一口氣,想要多微笑一天,想要多看看那些可愛的面孔……
用奔跑體會不能動;在高強度的時間中,體會生命的深度。生命需要一個支點,在那個支點上,找一個奔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