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
(二)醫療行政與管理層面(續)有關醫療檢驗的問題,在此舉一個值得深思的實際案例,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有一次在公共電視頻道上,看到一件醫療疏失訴訟案例的專題報導節目,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位女士覺得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不舒服,就到醫院做檢查,也作了切片,檢驗出來的結果是「正常」,可是她不舒服的感覺一直沒有消失。之後幾年,她又連續到醫院做了好幾次檢查,結果也都是「正常」。可是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斷地困擾著她,最後檢查的結果終於確定是得了癌症,但是已經拖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
病人一氣之下,告上法院,因為事涉醫院內部的醫療作業流程以及行政管理,牽扯到的「人」與「事」的範圍頗廣,因而纏訟多年,官司最後打到了最高法院,甚至於引起國會的重視。
該節目製作單位特別安排了一位資深的醫師針對案情作分析及評論,從檢驗檔案調出來最早的切片影像資料來看,其實已經有初期癌細胞的蹤跡了,乍看之下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一位經驗老到的檢驗人員,只要用心花個三到五秒鐘,就可以從顯微鏡中看出來。
然而,很不幸的,也許檢驗人員經驗不足或是不用心,或者一時眼花,或者工作量太大,不願意花個三到五秒鐘,只花了一到兩秒鐘,所以沒有看出異常。但是,接下來連續幾年,每次檢查都是這種情況,就有點離奇了,害得這位女士在最後確定得了癌症之時,已經是後期而嚴重地延誤了治療的時機。當時我看了這個節目之後,不勝感慨!
因此,我由衷地提醒各位讀者,您的病痛或身心健康問題是「絕對」不能光靠醫師或醫院的,而是「千萬」要在平日就多多注意自我保健與養生之道,增強自我免疫力和抵抗力。
我這樣說絕非否定醫師和醫院的功能與貢獻,也沒有任何不敬之意;而是要說明一個「硬道理」,當世間的任何事物或事務,演變成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或「體制」的時候,它就往往會「o u t o f c o n t r o l」(超出個人能力可控制的範圍)。在現行的「醫療體制」下,就連醫師個人、醫療團隊和醫院的管理階層,也有他們自己的困難和無奈之處。
多數一般大眾可能都不了解,當醫師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後,他們的恐懼感往往遠超過於一般老百姓,為什麼?因為有些事情知道得愈清楚,恐懼感就愈大。醫師不但對於疾病的認知和治療的過程,比一般社會大眾更了解,而且對於醫院內部醫療行政系統的熟悉程度,也遠超過一般社會大眾,深知「箇中三昧」。各位讀者如果看過《白色巨塔》這部小說或電視劇,就會了解我想要表達的觀點。
此外,與醫療行政管理密切相關的,甚至超越個別醫院內部的管理系統,而達到國家級的國民健康政策及策略控管層面,就是攸關全民安危的防疫體系問題。客觀而言,台灣醫療防疫體系的設置,與世界各先進國家差距不大,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古有明訓。這個問題在平常太平日子裡,不太會有人關注,一旦有疫情爆發才會突顯出來,屆時大家才猛然發覺在醫療體系中,各個環結的螺絲都鬆脫了,或者是發條沒有上緊。
活生生的例子是,當二○○三年SARS疫情突然爆發之時,全世界都拉起防疫的緊急警報,我們才發現全台灣幾乎都沒有預先儲備防疫的相關用品與設備,譬如醫用口罩、防護衣等等,這個也缺、那個也少,醫院裡面多半沒有負壓隔離病房,感染科人力訓練不足。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防疫管控動線形同虛設,一展開防疫作戰就左支右絀。
面對這樣一個來源不清、身分不明、不知如何面對的新型病毒,其實醫生比受感染的病人以及社會大眾還要恐慌,當時在某些醫院裡,居然還發現擅離職守、逾假不歸者有之。當然也有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勇敢地照顧病人,卻不幸感染病毒,甚至有人殉職身亡,令人感動與惋惜。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