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會日前發表「二○一四商業景氣調查」指出,影響企業在台營運十大障礙之首就是「政府效能」;其次是很多外商找不到合適人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直言,沒有創新人才,要企業轉型升級有如緣木求魚,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靠開放。
近年台灣經濟陷入低成長,主因是創新動能不足。而創新必須靠優秀人才,政府部門如果無法網羅優秀人才,無法提升施政品質。民間企業如果找不到創新人才,無法維持創新動能,無力開拓新市場,更是一大危機。
美國商會批評台灣年輕人的英文普遍不佳,值得教育單位重視。儘管民間英文補習班林立,許多家長們從小把孩子送去學英文,但近年各項國際英文檢定,台灣的成績在亞洲各國中排名相對落後;顯示各級學校的英文教學,應積極改進。
張忠謀日前在全國大專校長會議演講中指出,「台灣不論政治、經濟及企業,到處都缺領導人才,所以社會悶、亂、假,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靠開放。」二○一一年八月,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發表「人才宣言」,呼籲政府重視人才供需失衡問題,但兩年多過去了,龍頭企業台積電仍大嘆人才難覓,顯示政府在人才方面還必須進一步鬆綁。
企業反映找不至合適人才,年輕人又抱怨薪水只有22K,這樣的困境該及早努力突破。除了僵化的教育體系必須改革之外,企業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也有責任。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在《+到A咖》一書中指出,「台A灣經濟要轉型,從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從代工轉型到品牌,創新成為最流行的詞彙,但嘴巴說創新,心態與機制也必須改變。」
國際上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例如谷歌,每周允許員工利用五分之一的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案子,結果員工自己開發出目前廣泛使用的G m a i l電子信箱。
韓國三星的創新實驗室,每年帶員工到雅典、羅馬等文明古都尋找新靈感,旅途中不能說韓文,不能用筷子,要讓員工以不同方式思考。王文華分析,這些+企業給空間、給刺激,A也給犯錯機會;以不同方式鼓勵創新,營造創新文化,吸引創新人才,值得台灣企業學習。
剛畢業的年輕人,該問問自己可以提供那些長才,因為,企業對於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絕對付得起更高的報酬。其實,到大企業工作只是一項選擇,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年輕人可以選擇自行創業。相較於在大企業中安穩的工作,自行創業的挑戰更大,不過,對社會而言,這是增加就業機會與創新的來源,政府應給予更多的協助與獎勵。
自中研院發表「人才宣言」以來,政府效能反而退步,企業競爭力大不如前,人才外流情況嚴重,整體陷入惡性循環。對於培育創新人才等問題,政府領導部門必須有更開創性的改革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