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簡單化之後,比較更為堅強、確定,添上了幾千年的經驗的力量。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張愛玲:「歷代傳下來的老戲給我們許多感情的方式。把我們實際生活裡複雜的情緒排入公式裡,許多細節不能不被剔去,然而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對於京戲的公式化特徵,張愛玲情感表現的角度給了很好的解釋,這倒很能反映張愛玲的創作觀。將複雜的情緒排入公式裡,指的是人類的情感其實可以歸類。張愛玲在另一處認為戀愛結婚、生老病死這一類題材,一輩子也寫不完,並將人生畫分為「飛揚」與「安穩」兩種類型,說的也是同一個道理。
作家的創作就是將情感提煉成類型加以表現,這裡不能不用到選擇性的「剔去」,但只要保留了人生的本性,並且顯得集中、凝練,不僅不會削弱而且會增強打動人的力量。因為選擇的結果,是更加鮮明,並包含著概括的力量在內,說不定,表現的就是幾千年的人類共識,如原型意象與意念等,當然非同小可。
張愛玲此處的觀點,類同李長之所說的「感情的型」和梁實秋所主張的表現超時代、超階級的「永恆的人性」。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的批評家及作家們已經認識到感情的抽象化與感情的如何重要性,所包含的思想創新不僅是自覺的,而且也是極具理論性的。
張愛玲是在觀察中國老戲如京戲後提出這個觀點的,這可以看做是張愛玲試圖分析並解釋中國的老戲為何具有永久魅力的問題。
(摘錄自龍圖騰文化《張愛玲一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