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幹細胞移植 救玻璃娃娃

陳玲芳 |2013.12.18
240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名先天成骨發育不全症胎兒,俗稱「玻璃娃娃」的小女嬰,於母體懷孕二十六周時,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骨折,包括大腿骨、手臂肱骨多處骨折,扭曲變形。經台灣、瑞典、新加坡三國跨國合作,讓母親出國接受子宮內胚胎幹細胞治療,如今剛滿四歲已可行走、跳舞。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台灣時間十七日上午十一點召開國際記者會,向全世界宣布,由瑞典、新加坡、台灣組成的國際子宮內幹細胞移植研究團隊,在子宮內應用間質幹細胞,成功移植,治療了兩例先天成骨發育不全症胎兒(即玻璃娃娃)。研究成果論文,已發表於昨日出刊的《幹細胞轉譯醫學》期刊。

 長庚醫院產科羊水幹細胞研究團隊負責人、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鄭博仁說,林口長庚醫院參與國際團隊的研究個案,在第二十六孕周產檢,經超音波檢查及基因檢測,確診為「玻璃娃娃」,必須每周以超音波監測,遂安排於三十一孕周進行子宮內幹細胞移植,出生一歲半時進行第二次幹細胞移植。

 由於國內尚未核准胚胎幹細胞移植,乃參加跨國臨床實驗,由瑞典提供胚胎幹細胞,並遠赴新加坡,由當地醫師手術治療。目前,這名四歲小女孩,雖然身高不到一百公分、較同齡女生矮,作息卻和正常女生沒兩樣,可自由行走,跳舞,未出現骨折現象,也未產生排斥現象或副作用。

 鄭博仁指出,國內玻璃娃娃發生率不到萬分之一,每年僅一、二例,被列為罕見疾病。由於先天成骨發育不全長不高,還會不斷骨折,容易早夭,嚴重者活不過半年。

 長庚醫院產科研究團隊,還包括婦科蕭勝文與小兒科林如立兩位醫師,除共同參與子宮內胎兒幹細胞治療外,近三年來也和國際頂尖研究機構合作,積極從事羊水間質幹胞宮內治療研究。原本被視為醫療廢棄物的羊水,在研究群眼裡,成了治療胎兒疾病的生命活水。

 鄭博仁說,一旦羊水幹細胞移植可行,不僅取得方便,孕婦只要在懷孕十六至二十周,接受羊膜穿刺、將羊水取出,即可做為移植治療之用;健康的胎兒,也可將自己的幹細胞貯存起來,以備日後做為器官修補或細胞移植的自體羊水幹細胞庫,可治療地中海型貧血、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或其他代謝性疾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