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安地斯山的原住民,以羊駝毛手工製作成具有經濟價值的披肩、外套。 圖/高智洋
羊駝性格溫馴,深受大小朋友喜愛。 圖/郭政芬。
讀到這裡,有小朋友可能會好奇羊駝生活在近五千公尺的高山上,難道不會冷到全身發抖嗎?彭仁隆說,羊駝的禦寒祕訣就在於牠們身上豐厚的皮毛,不但可抵擋安地斯山脈的低溫,羊駝毛更是人類心中的高級毛料,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印加帝國時代,印加貴族就已經穿著由羊駝毛編織而成的毛料大衣來彰顯其尊貴地位。即使到了現在,羊駝在中南美洲仍被視為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動物,而且毛色多變化,有黑、白色、灰等十多種毛色,從牠們身上所剃下來的羊駝毛因品質優良且保暖,加上毛質細軟,所以價格比羊毛貴出數倍,每公斤可高達五百美元左右,是當地人賴以維生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因此羊駝又被稱為是「會走動的黃金」。事實上,羊駝不只有身上的毛具紡織產業價值,其它「產物」也一樣有貢獻,彭仁隆說,中南美洲的民眾時常會將羊駝的糞便曬乾後,拿來做為家庭用燃料,甚至還會擠羊駝奶來喝,是一種多功能的經濟動物。
不過,不怕冷的羊駝到了亞熱帶的台灣卻無用武之地。趙明杰表示,因為羊駝毛比駱駝的毛來得厚長,容易糾結在一起,所以動物園保育人員得定期幫羊駝理毛,加上身體不易散熱,所以每到夏天除了會提供水池讓牠們泡水消暑外,還會上演「羊駝剪毛秀」,以免這些可愛嬌客因為體溫過高而導致熱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