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小常識】王羲之與〈蘭亭序〉——流傳(下)

文與書法/陳牧雨 |2013.11.26
4044觀看次
字級

〈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後一直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後來傳到他的七世孫智永,智永少年時即出家為僧,日日臨習王羲之真蹟達三十餘年。終成書法大家。

智永臨終前,將〈蘭亭序〉傳給弟子辯才。辯才亦擅書畫,對〈蘭亭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閣房梁上,從不示人。

當時皇帝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書法。不遺餘力推廣及收藏,珍藏品中卻獨缺最重要的〈蘭亭序〉。

監察史蕭翼,得知皇上的心意,卻又礙於皇帝之尊,不好強奪。於是自告奮勇,假扮成一般百姓,常常在辯才所在的佛寺出入參拜,獲得辯才信任成為好友。

一次,與辯才喝酒,辯才大醉,終於探得〈蘭亭序〉藏處,於是蕭翼拿著誆來的寶物,連夜送進宮中,獻給太宗。這就是有名的〈蕭翼賺蘭亭〉的故事,載於唐人何延之的《蘭亭記》中。唐代閻立本繪有〈蕭翼賺蘭亭〉,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近代的京劇,也有《蕭翼賺蘭亭》的戲碼。

據說,辯才和尚失了寶物之後,異常傷心,躲到山上隱居。幾年後辯才有位兄弟,千辛萬苦找到這位傷心和尚,說了些安慰的話。辯才聽了大笑,並說被騙的〈蘭亭序〉是自己的臨本,真蹟仍在自己手上云云……

而得到至寶的唐太宗,當然喜出望外。太宗死後,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將所得到的〈蘭亭序〉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又有一說,太宗遺命火燒寶物殉葬,過程中有人私下救出〈蘭亭序〉,所以現存〈蘭亭序〉中有被火燒掉一角的版本。

有關〈蘭亭序〉的傳說很多,或許是庸俗世人,不配擁有這麼偉大的書法作品吧!總之,在歷史長河的運轉下,〈蘭亭序〉真蹟銷聲匿跡了!

好在唐太宗,曾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臨寫〈蘭亭序〉。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雙鉤填墨摹成數副本,分賜皇子近臣。

一般認摹本中,以馮承素的墨蹟摹本最神似,因卷首有「神龍」小印,故稱神龍本。臨本則傳為歐陽詢所臨的〈定武蘭亭〉最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