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品為咐囑流通,釋尊之說法已畢,故以〈囑累品〉作總結。自本品以下,為稟命流通,謂稟佛陀之命以流通此經。弘揚《法華經》的法師,在實踐上,本品是身業、〈妙音品〉是口業,〈普門品〉是意業的菩薩行。如來說藥王菩薩的本事,並教弘通此經者應「輕身重法」。
一、本品的生起與題名
藥王者,去疾治病之功用為藥,有大威德自在之勢力為王。菩薩說誓度生,願以身化為藥樹,使聽其名字、聞其氣味者,皆能獲癒。具此本願,故為藥王。又以心相來說,眾生一切染心,與自性清淨心不相應,菩薩願以自性清淨心之妙藥,除煩惱之沉,勢力無雙,威神自在,故為藥王。本者,往古之因由;事者,報身之體業。為敘述藥王菩薩本因修行之事以利時會,故有此品。
二、藥王本事
藥王菩薩於過去生中,以燒身供養佛菩薩,表示自己信仰之誠摯,也為追求一切種智,及悲愍眾生故捨身。經文中,宿王華菩薩問藥王菩薩的本事。
釋尊說:在遙遠的過去,有一位日月淨明德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及許多菩薩說《法華經》。喜見菩薩修行《法華經》滿一萬二千年後,證得「現一切色身三昧」(十法界皆能顯現之德)。
喜見菩薩得此三昧,想對《法華經》和日月淨明德佛報恩,念想:「我雖以神力供養於佛,不如以身供養。」於是將香油塗身,點火於身。
此火燃燒了一千二百年,身體才燒盡。諸佛讚歎喜見菩薩的捨身供養:「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這位喜見菩薩就是現今的藥王菩薩。喜見菩薩其身燒盡,命終之後,再生於淨明德國中的淨德王家。喜見菩薩雖供養當時還在世的淨明德佛,但淨明德佛已到世緣盡時,而入涅槃。佛入滅後,喜見菩薩難抑追慕之念,燒佛身以取舍利,為供養舍利而建八萬四千塔,在塔前燃燒自己的手臂。
而手臂在十萬二千年之間繼續燃燒。那時,諸菩薩、天人看到喜見菩薩沒有手臂,嘆說:「此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我等師,教化我者。而今燒臂身不具足。」
於是,喜見菩薩發願說:「我捨兩臂,必當得佛金色之身。」喜見菩薩的雙臂,突然復原。因此,釋尊敘述藥王的本事,說此喜見菩薩,就是現今的藥王菩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