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小常識】 春聯的起源

文與書法/陳牧雨 |2013.01.29
2551觀看次
字級

春聯,最早期被稱為「桃符」,因為其起源是用兩塊桃木板書寫門神的名字或畫像立在門邊,作為避邪避鬼求福之用而發展出來的。而門神的傳說在中國古代有兩種說法:

一是相傳在上古時代有兩個英勇的兄弟,一個叫神荼(ㄕㄨ),一個叫鬱壘(ㄌㄩ),住在東海度朔山 ,兩人常站在大桃樹下,檢閱百鬼,他們擊退了害人無數的野鬼。

二是相傳唐太宗睡覺時常被惡夢驚醒,於是命秦叔寶和尉遲恭(尉:ㄩ)兩位將軍守在他的寢宮外保護他,因此秦叔寶與尉遲恭也就成了門神。

後來大約在西元九百多年,五代的後蜀國王孟昶,認為桃符太單調了,突發奇想地親自寫了一副有關過年的對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代替桃符貼在門的兩側,這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後來因為大家都覺得很好看,漸漸地發展出除夕貼「春聯」的習俗。

到了明代,明太祖建都金陵,過年時賜給大臣各式各樣的春聯,並明令文武百官除夕一定要貼春聯,據說還因此微服出巡。

至此,貼春聯成為過年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動。而且由於中國人認為紅色代表吉利,因此春聯也發展成一定用紅色紙張來書寫;後來甚至發展出春聯專用紙,除了顏色必須是紅色之外,也有在紙上撒貼金箔的灑金紙;也有在紙上印上和瓦當上的吉祥圖案等等。

年前的市集,賣春聯及當場書寫春聯的店或攤子,成了年節的特殊景觀。現代,甚至政府的文化機構,及許多民間團體,過年前也會舉辦許多書寫春聯贈送群眾的活動,更增添了年節的熱鬧景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