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平山堂遺事(下)

文與書法/陳牧雨 |2013.07.02
2024觀看次
字級
書法/陳牧雨

距歐陽脩建平山堂大約一百八、九十年後,南宋理宗時,詞人方岳應該也來過平山堂,因為他和了蘇東坡〈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調寄〈水調歌頭〉這闋詞的韻,寫下了這麼一闋〈水調歌頭〉: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蘆葉篷舟千里,菰菜蓴羹一夢,無語寄歸鴻。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菽洲外,山欲瞑,斂眉峰。人間俯仰陳跡,歎息兩仙翁。不見當時楊柳,只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

從詞意裡,我們可以了解到詞人的感慨。北宋已然滅亡,南宋偷安江南,而秋雨是如此的清澈碧綠,「山色倚晴空」,是用了歐陽脩在〈平山堂〉一詞裡的:「平山欄檻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則指出了由江南望江北的愁思,因為江北已淪陷,是回不了的家鄉了!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無語寄歸鴻。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的悲愴了!

除了對現實的狀況感到悲觀,也嘆息時間的飛逝,在一俯一仰的剎那,除了跟從前一樣的煙雨之外,兩位仙翁以及當時歐公所種的楊柳都已不復存在,實在令人感嘆!詞人現在也只能一人一騎,在冷冽的西風裡獨自長嘯,因為這一切都是那麼無奈!

時間飛逝,平山堂建堂後兩百多年。時間來到蒙古人統治中原的元代,高麗(現在的韓國)詞人李齊賢,隨特使團來到中國,經過揚州時特地去看了平山堂。當時的平山堂已為胡僧巴哈師居住,堂內外所有的景物跟蘇軾詞中所描述的樣子已大不相同了!

李齊賢看到平山堂目前的狀況自是十分感慨,因此寫了一闋詞〈揚州平山堂今為巴哈師所居〉調寄〈鷓鴣天〉來敘述感懷:「樂府曾知有此堂,路人猶解說歐陽。堂前楊柳經搖落,壁上龍蛇逸渺茫。雲澹濘,月荒涼,感今懷古欲沾裳。胡僧可是無情物,毳衲蒙頭入睡鄉。」

當然,時在元代,李齊賢遠在高麗,因透過樂府(也就是歐陽脩和蘇東坡的詞)而知道並且嚮往平山堂,因此好不容易來到這裡。路人都還能說出歐陽脩的事蹟,可是堂前歐陽脩所植的歐公柳已經不在了!壁上如龍蛇般的書法也不復見!再看看四周,只見浮雲疾馳、月光下一片荒涼,感今懷古,不禁令人感傷掉淚。而現居住在裡面的胡僧,可完全不知這些,倒是很心安的蒙頭就睡,一副很無情的樣。

後來的平山堂,歷經歲月及戰火的摧殘,逐漸頹毀;明代萬曆年間(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曾重新脩葺;清代咸豐年間(一八五一~一八六一年),山堂又毀於兵火;到了同治九年(一八七○年),在平山堂原址,即揚州瘦西湖畔蜀崗中峰上,再度重建了平山堂,此時距歐陽脩建堂已事隔八百多年了!

這個重建的平山堂一直保存到現在,人們還把附近的名勝古蹟,包括唐朝的大明寺遺址、西園、天下第五泉、谷林堂及歐陽脩祠等合稱為「平山堂公園」。

現在的平山堂雖然已不是當時歐陽脩所建,卻印證著人們無法忘懷歐陽脩與蘇東坡這兩位偉大的文豪的貢獻,同時也見證了文學在悠悠歲月中綿綿不絕、永不毀朽的影響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