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天使 呼應世界愛滋日

李碧華 |2013.11.24
1861觀看次
字級
「愛滋護理月」展現護理 人員對生命尊重的態度與守護的精神,張淑容〈右〉與活動大使陳力瑜一起喚起大眾認知。 圖/沈松清

愛滋病有「二十世紀黑死病」之稱,國人聞之色變,事實上,愛滋病與肝炎一樣,都只是可以用藥物來有效控制的一種慢性疾病,「只是民眾,已對患者貼上標籤。」護理人員為呼應十二月一日世界愛滋日,以「愛滋護理月」為主題,在全國播放「親子之愛」、「愛之新生、全人照護」微電影及「地久天長」影片。

護理人員愛滋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淑容說,愛滋病毒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公共衛生課題,台灣感染人數年年攀升,累積感染人數已達二萬多人,尤以青少年感染者增加得最快。「感染愛滋病毒不但影響感染者個人的生涯發展、家庭、婚姻生活及社會關係,且治療費用高,衛生福利部對此病的醫療費用年年超出預算。」如每年每人以新台幣三萬元計,這筆節節上升的醫療費用實在是政府一筆龐大的負擔。

培育第一線專業護理人員,鼓勵病患重新面對生命的張淑容說,公共衛生政策須結合人權與法律,無論健康狀態如何,人人都應享有免於受到歧視的法律保護,相關的衛生政策必須以關懷與尊重為先。透過「愛滋護理月」,她希望愛滋病人重返社會免遭歧視而抬頭挺胸。「如果全民參與防治工作,成功的防止一位民眾感染愛滋病毒,就會為社會節省新台幣一千多萬元以上的治療經費,經年累月為國家減少數以億計的財政支出。」

對於防治,亞東醫院醫師楊家瑞則指出,就如同避孕藥用途一樣,愛滋病毒感染事前的預防必須每天都服用一顆Truvada。但目前限於經費不足及必須每日的需求量,在現實生活中有其難度,截至現在為止,仍然沒有辦法間斷性地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他還說,進行預防性投藥的評估時,除了時效性之外,負責評估的醫院需要有專人負責接受咨詢,評估求助個案的風險高低。「完整服用完預防性投藥的療程之後,必須配合後續的追蹤療程,這也是一開始在給與藥物前,便要讓個案瞭解到的一點。」

楊家瑞說,暴露後預防性投藥從觀察性研究上雖然顯示其成效,但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能夠防止愛滋病毒感染,「暴露後預防性投藥,雖有比較明確建議服藥時間,但可能因藥物副作用而導致無法順利服用完成,」必須搶在暴露後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內開始服藥,時間限制非常嚴格。他說,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做好預防工作,安全性行為仍然是避免愛滋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方式。

專業頻道

血液安全4道防線



名稱內容註解

捐血前宣導提供捐血民眾「捐血前須知」,讓過程及用血病患更為安全,提醒捐血人應誠實回答是否適合捐血。針對透過輸血傳染愛滋病可能風險及症狀,提供捐血前教育資料,讓民眾了解告知HIV或肝炎等檢驗可能存在空窗期。切勿利用捐血途徑檢驗,並在捐血場所前公告匿篩醫院或處所。

電腦資料查詢 捐血中心透過電腦系統,記錄每次曾捐過血之檢驗結果及列管資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定期傳送列管個案資料(包括HIV、梅毒、淋病),捐血民眾在捐血前須出示身分證件,如有列管資料均可於電腦系統中先行攔截,減少捐入機會。

捐血前面談每次全血捐血間隔需長達2至3個月,捐血人健康狀況亦可能改變,故每次捐血必須重新就健康狀況及行為做了解,捐血中心透過私密性面談空間,希望捐血人在較無壓力下誠實回答各項面談項目,捐血面談時誠實回答為維護血液安全之重要防線。 依據「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規定,明知自己為感染者,而供血給他人使用,致傳染於人者,處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未遂犯罰之。

良心回電考量捐血時捐血人可能有同儕壓力不便誠實回復,採血過程時提供「良心回電」。捐血人捐血後回電告知,捐血中心尚可及時將有問題血液攔截處理。

資料/林敏昌



各國暴露後預防性投藥指引比較

美國疾病管制局 (2005)澳洲 (2007)世界衛生組織 (2007)英國 (2011)歐洲 (2011)

開始PEP之時限72小時內72小時內72小時內72小時內48小時內

給予幾種藥物2 或 3 2 或 32 或 3 33

給予何種藥物2NRTIs or 2NRTIs + PI or 3 NRTIs2NRTIs or

2NRTIs + PI or 3 NRTIs2NRTIs or

2NRTIs + PI or 3 NRTIsTDF/FTC

+LPV/rTDF/FTC

+LPV/r

給與藥物之天數28天28天28天28天28天

資料提供/亞東醫院醫師楊家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