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最後一里路」是勵馨基金會今年工作主軸,企畫專員林巧雲指出,每投資五點六萬元,就可讓一名受暴婦女從社會福利負產值依賴人口,成為有生產力、有尊嚴的人,有幸福感的國民。
林巧雲表示,受暴婦幼脫離暴力、賦權增能到能獨立生活,可分為危機期和生活重建期。「很多婦女脫離危機期、離開庇護所後,緊接而來的是生活重建期的挑戰,諸如居住困境、單親婦女的租屋困難、無力繳付押金及租金等。其次是經濟就業困境:獨力養活自己和孩子、二度就業困難等。」此外,人際關係也面臨困境,從家庭生活到一人生活,關係皆被迫切斷,需要重建社會支持網絡與關係。她說,雖然政府去年投入四億元來扶助家暴被害人,提供警政、醫療、法律協助、緊急安置庇護、急難與緊
急生活扶助等,卻僅有四分之一經費,約一億元用於生活重建上,包含:租金補助、生活扶助、心理復健補助、子女托育教育津貼等,「若分給需要生活重建的四分之一受暴婦幼,約一萬七千三百八十五人,平均每人僅分到五千七百多元,連一個月的房租都不夠付,又如何完成最後一里路的重建?」林巧雲指出,輕忽生活重建的結果,只會讓受暴婦幼落入持續受暴循環中,家暴服務恐怕永遠停在消極性的補破網福利。
公益朝專業邁進
另外,南台北家扶社工陳雅芸也表示,「近年受不景氣所致,陷入經濟困境的家庭數節節攀升。」南台北家扶民國九十九年的扶助數據為五百七十三戶,一千一百七十三名兒童,短短三年,扶助家庭數卻急速增加到近八百五十戶,一千六百名兒童。由此可見,貧窮問題日漸惡化,社會的愛心與援助更是刻不容緩。
「多年來,南台北家扶中心以助人擁有專業,適切地提升了服務家庭的能力與能量。」陳雅芸認為,以協助來累積其日後脫貧自立的資本,公益也要朝專業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