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禮讓社會從騎乘文化開始

 |2013.11.21
1633觀看次
字級

 由於環保意識興起,油價高漲,騎乘單車的民眾愈來愈多。捷運四通八達之後,運用Y o u B i k e的民眾更多,一年使用人次達千萬。台北市長郝龍斌在市政會議中指示相關單位,逐步推動單車族在行經國中、小學周邊時,應下來牽車,以維護學童安全,同時建立北市綠色運具的騎乘文化。

 台灣的駕駛文化非常差,過去酒駕肇事的事件層出不窮,因此才開始實施酒駕重罰政策,稍微收到一些效果。但駕駛人的壞習慣已經養成,不知道什麼是「禮讓行人」,總覺得行人應該讓車才是。過去在校門口面前經常發生學童遭撞事件,甚至在斑馬線上都不例外,主要是行車人欠缺駕駛道德。

 這得從社會風氣說起,二十多年前台灣經濟剛起飛的時候,股市狂飆、投機風起,社會雖然興起一股欣欣向榮之氣;但是也隱藏著一些戾氣,加上政治對立的情況益加嚴重,人與人間關係緊張,生活壓力加上社會的氛圍,駕駛人很難以悠哉的心情行車,慢慢就形成搶道、趕快的駕駛文化。

 現在腳踏車愈來愈風行,但完全沒有單車教育,更沒有形成一種有序的單車文化。如能由政府推廣,養成綠色騎乘文化,未嘗不是台灣社會的另一種風景。現在只有很少路段設有單車專用道路,民眾對於單車的角色定位不明,到底應該騎在人行道上還是在公車道上,根本搞不清楚。如果算是慢車就不能騎上人行道、騎樓,不能想去哪就去哪,在巷弄之間橫衝直闖。

 台北市政府要推廣騎乘文化,先完善軟硬體配套設施,包括自行車道的設置、交通規則的訂定等,如果連基本的道路設施都沒有,自行車只好滿街亂竄。其次,才能談到騎乘的道德教育,要求騎乘者到校門口前一定要下來牽車。現在市政府只能從公有的Y o u B i k e實施起,對於違規者採登錄作法,考慮對他停權處置。不過這只是市政府的行政權宜措施,沒有法律效力,對於其他私有自行車則莫可奈何。

 法律的功效要靠民眾的自覺。養成最基本的騎乘道德,類似排隊文化一樣,你不排隊沒人會罰你,但是在大排長龍的隊伍中,你就是不敢插隊;慢慢形成一種騎乘文化。這種文化必須是主動的、積極的、善意的。如果台北市的騎乘文化能夠養成,慢慢就會普及於全台灣,形成台灣的另一種禮讓文化。

 最近有一部電影《看見台灣》很受歡迎,這部電影呈現了台灣的山川河流之美,也揭露了台灣濫墾、濫伐的環保問題。台灣還有很多好的人文風情、不好的社會風氣,不過這正是形成台灣文化的各種源流,如果台灣社會有更多善的、美的風情,台灣文化就會呈現美善的一面,不是有大陸媒體來台參訪報導,寫成一本《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嗎?

 人文可以發展出獨特風光,文化的形成就是點點滴滴型塑的。自行車的騎乘文化若能慢慢形成,也會成為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大家一起來響應台北市政府提倡的騎乘文化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