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名趙煦,宋神宗第六子。神宗病危時立他為太子,神宗病逝後登基次年改號為「元祐」。在位十五年,病死於汴京,年僅二十四歲。
宋哲宗即位時,只有九歲。暫由高太皇太后掌政,她任用保守派的司馬光為宰相,司馬光就任後,廢新法、復舊制,聽命於高太皇太后。
高太皇太后重用的司馬光,世人都稱之為「涑水先生」。他是北宋寶元年間的進士,宋代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有《資治通鑒》、《涑水紀聞》等重要的文著作。
司馬光自仁宗開始為仕,經歷了英宗、神宗、哲宗等共四朝,沉浮宦海近五十載,曾任地方及中央等重要官職,最後晉升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
新任為相的司馬光,因勤於政務,日夕勞瘁,在相位僅八個月即卒逝,追贈為「溫國公」,諡「文正」。司馬光的生前好友蘇軾,受命撰寫《司馬溫公神道碑》細述其生平功蹟。
彼時未滿十歲的宋哲宗,也為其題寫篆額〈忠清粹德之碑〉(如圖),這六個字是以小篆的字體寫成,篆文的線條圓轉流暢,走筆穩健,整體來看相當調和。
隔八年,高太皇太后去世,哲宗十七歲開始親政。他貶斥保守派,下詔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改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人,又恢復王安石變法,新黨得勢,排斥元祐舊臣,史稱「元祐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