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前,讀到兩則求乞的新聞。一則是大陸瀋陽作家協會副主席洪峰因單位嫌他耍大牌,連開會也不來,而不發給他工資,他就上街掛牌,沿路乞討。一個「大」作家在馬路上討飯,當然是轟動新聞。
在大陸有一些特別的「尖子」作家,由作家協會發工資,包養,他們可以不工作,專心寫作,如上海的王安憶,葉永烈等人。這位洪峰也享受這種待遇,但因瀋陽作協換了新領導,不願養他,要他上班自謀生路,他才一氣之下去做乞丐了。
另一則是一個河南七歲病童楊丹,為治病隨父母到北京求乞,因一直沒能籌足手術費二萬元而返老家,不久即告別人世,結束了她短暫的一生。
如果你在街上遇到這兩個乞丐,你會施捨嗎?他們會不會感激你?我想不少人會和我一樣想法,把錢給楊丹而不給洪峰,楊丹和她的父母會感激你,洪峰未必會記住你的恩情。因為洪峰在作秀,楊丹才需要真正的幫助。對於一個非常窮困,極度需要幫助的人,哪怕一分錢,一杯牛奶,他也會記住你一輩子的。
在《心靈雞湯》中有一個動人故事,少年時代的霍華德‧凱利為了攢夠學費,挨家挨戶推銷商品,常常饑寒交迫。有次餓慌了,敲開一家門,只想討口水喝。一個美麗的女孩子開了門,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給他。他拿出僅存的一角錢給她,女孩子說:「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說,人要有愛心。」好幾年以後,女孩子長大得了重病,從鄉鎮醫院轉到了大城市醫院。
而少年凱利已成為著名的凱利醫生了,當他知道她來自自己家鄉,他馬上到病房,一眼認出了恩人。經過他的特別關照和手術,她痊愈了,正在發愁如何去付那筆鉅額醫藥費時,她在帳單上看見一行字「醫藥費已付:一杯牛奶」, 霍華德‧凱利醫生簽了字。
不僅人有報恩之心,連動物也有。有個獵人上山打獵,見一頭母狼躺在一個山坳裡,當他用槍瞄準時,母狼沒跑而可憐兮兮地看著他。獵人才發現母狼已懷孕,折斷了腿。於是,他決定不殺牠,還替牠敷藥包紮。到了嚴冬,大雪紛飛,獵人無法上山打獵。可有一夜,後院突然出現了已死的野兔和山雞。以後每逢大雪都是這樣。原來是那只母狼來報答了。
其實不僅要感謝幫助過你的人。甚至,我們也要感謝那些冷嘲熱諷、尖酸刻薄的「敵人」,有首詩道:「感激傷害我的人/因為他磨煉了我的心志/感激絆倒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的雙腿/感激欺騙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的智慧……」。要達到這種道德水平自然不容易,而更上一層樓的美德便是「施恩不圖報」了。
面對恩情的三階段:一、對幫助過的人感恩,二、對「敵人」也能感激,三、對自己一切善心善舉不求回報。其實大家能夠做到第一步,這世界就變得更光明,人間就變得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