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口不好、食不下嚥, 怎麼辦?

張曉卉 |2013.11.02
3246觀看次
字級
老人家因味覺頓化,往往吃得較鹹。做菜時,不妨放一些中藥材提味,讓長輩有食欲,又吃得較健康。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張曉卉(康健雜誌副總編)

老人家吃的菜應該煮得糊爛比較好?答案是「錯」。

《康健雜誌》調查,有半數的台灣民眾以為,老人家應該吃糊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其實,營養師和老人醫學科醫師觀察,老人家對於糊爛的料理興趣缺缺,甚至對切得很細碎的食物也提不起食欲。對健康老人來說,如果牙口好,或者經過適當的假牙裝設及保持口腔衛生,仍可跟一般人一樣吃色香味俱全的料理。因此,煮得軟但不容易變形、變色的食材,比較受歡迎。

挑質地軟嫩蔬菜

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盡量挑選質地比較軟的蔬菜、各種瓜類、根莖類食材,如蘿蔔、山藥、芋頭、地瓜、南瓜、馬鈴薯等,切成適當大小的塊狀,煮過之後變軟,還能維持形狀,或者切成小丁塊或是刨成細絲後再料理。如果老人家平常以稀飯或湯麵做為主食,那每次可以加進一到兩種蔬菜一起煮,以確保他們每天至少吃到三份(共半斤)蔬菜。

葉菜類需要特別處理,比方取出中心部位比較嫩的葉子,或將菜葉和菜梗分開,只取菜葉切成適當大小,放入雞湯或高湯裡,小煮一下就取出讓老人家食用。也可將菜葉切碎,放入蒸好的飯中燜一下子,拌一拌就可以吃了。

善用香草或中藥材調味

味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常常食物一端上來就猛沾醬油,很容易吃進過量的鈉。其實味道並不只有「鹹」味一種,善用酸味或某些食材特有的香氣,就可以讓料理少鹽也美味。如果老人家就是改不了沾醬油的習慣,可以把醬油加一半的水稀釋,如此就能減少鹹度和鈉含量。

利用強烈風味的蔬菜,例如九層塔、香菜、香菇、洋蔥,用來炒蛋、煮湯、煮粥,或利用白醋、水果醋、檸檬汁、柳橙汁或是鳳梨等各種果酸味,也可以變化料理的味道。中藥材也是可運用的調味品,尤其像氣味濃厚的當歸、肉桂、五香、八角,或者香甜的枸杞、紅棗等,加少許取代鹽或醬油,豐富的味道也有助引起老年人的食欲。

如果老人家因為生病、食欲差、吞嚥能力變得不好,市面上有販售均衡配方營養補充飲品(流質),家人也可以用這一類補充品做為點心,為他們補充熱量(每罐可提供二四○到二五○卡)及均衡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這類營養補充品也有針對特殊疾病配方,建議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再購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