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本月二十六日在廣西南寧舉行,台灣由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率團與會,馬總統在行前接見代表團的主要成員,強調兩岸談判不是「只經不政」,針對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說法而來。張志軍在日前「兩岸和平論壇」致詞時說,兩岸「只經不政」的作法無法持續。
自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標舉了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進行政治協商」之後,大陸就對台積極進行政治議題的溝通。官方不行民間先行,於是兩岸透過智庫和學術交流,多次政治性議題的交鋒,包括兩岸紅藍綠三黨的學者都與會,擦撞出的火花,在統獨的不同光譜中如何協調出不刺眼的光芒,的確需要費一番心思。
從去年舉辦的「台北論壇」、「北京論壇」「兩岸和平論壇」中可以得到很正面的結論,兩岸的學術界已經就主權和治權的問題大膽的跨步了。對兩岸問題有深入觀察的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參加「兩岸和平論壇」後表示:「我只能用震撼來描述我現在的心情」,他說,這次論壇涉及兩岸最頂端的問題;是他多年來關心兩岸發展議題中「碰都不敢碰」的問題。
章念馳說:「我非常珍視現在的兩岸關係,這是六十年來最好的時期,所以我非常保留地支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觀點,認為這個階段是愈長愈好,我深怕兩岸關係會碰到政治的問題,因為它太敏感,很容易傷了兩岸的感情。」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兩岸關係由經入政的敏感性,也說明了兩岸關係的向前邁步必須不疾不徐,否則就會應驗了俗話說的「呷緊弄破碗」。
「很容易傷了兩岸的感情」說明了兩岸關係到目前為止的發展得來不易和脆弱;問題在於互信還不足,就像男女朋友剛開始交往,彼此都需要互相熟悉和了解,在互信基礎還沒有建立之前,若一方驟然提到結婚,必然會把另一方嚇跑。兩岸現在的互動還限於經貿階段,若是大陸急了,大陸一急台灣就怕了,但又不能就此落跑,所以兩岸還需要加強互信,彼此體諒。
大陸的急表現在APEC「蕭習會」上,習近平說:「兩岸的問題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緊接著張志軍就呼應「兩岸不能只經不政」。而馬總統針對大陸政治協商的話題,始終淡而化之,要不就說,兩岸所有的經貿協商都是政治協商,沒有政治何來經貿?要不就說,台灣方面沒有只經不政,不會因為政治敏感性就刻意迴避。
雙方在政治協商的話題上沒有交集,顯示台灣方面對於政治協商有很深疑慮,但不代表沒有作為。這次APEC年會,台灣方面派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出馬,並與張志軍會面,就是一個很大的政治動作;台灣常見「馬習會」的訊息,當然也是一個政治動作。
兩岸關係沒有定則,有些事要先議定,像兩岸經貿的許多協議,有些事先做了形成慣例,往後就好辦。兩岸關係並無歷史的可循,如何和平而又符合大多數兩岸人民的期待,的確需要兩岸人民共同的智慧。如此重大的歷史創舉,當然慢不得也急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