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夜晚吹起涼風的初秋季節了,黃昏的散步,改往有「台北上城」雅稱的天母區域。
已是夜晚吹起涼風的初秋季節了,黃昏的散步,改往有「台北上城」雅稱的天母區域。
天母之所以稱「上城」,有其淡淡的自負之處;蓋「上城」原本指紐約曼哈頓96街以北區域,既在地圖之「上」,也隱指其區域人文薈萃,是極佳的居住環境;而天母,也在台北的北方,過去是外僑雲集居住之處,房舍大多典雅高級,也有蒼鬱樹林之美的環境,故而自稱「上城」了。
從芝山捷運站下車,經福國路越過中山北路,往忠誠路走去,會被一個有浪漫亭標幟的社區小公園吸引住。此小公園屬名山社區,也就是當地的名山里所設置。名山里大概是台北市鋪植花草、盆栽最密集的一個里了,以前我從芝山巖下山,一路便看到人行道上,滿是花草綠徑,儼然是一條帶狀公園,最後,來到浪漫亭社區公園。浪漫亭是公園的門戶象徵,畫有五線譜的柵木欄附近,有藝術女神雕像聳立,也有飛翔的野鴨、築巢的白鷺鷥圖像牌示,似乎顯示,和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相隔的這一頭,就是幽雅寧靜的上城區域了。
靠近忠誠路這一頭,立著三個牌示,分別寫著:「名」山之川、「山」林之翠、「里」仁之美,不僅把自己的里名鑲嵌進去了,也似乎把地方特色介紹了:天母有著名的磺溪,四周有山,最有名的是芝山巖,至於這個里,也令人充滿尋幽探美的心境。
從社區公園右轉,就是以欒樹聞名的忠誠路了,每年十月初,我和老妻總會像侯鳥般固定來這裡欣賞淡紅滿半天的欒樹開花,但現在,離花季還約一個月,天又已暗了,所以,我們只安靜地彳亍行走於這條沒有騎樓,但人行道又寬廣的路上。
行經一條可以轉向陽明醫院的巷弄前,看到一座閃閃亮光的跑馬燈,顯示著:「……三玉里問候您……」的字樣;---原來,這裡已不是名山里,而是三玉里了。我忽然想到,天母地區的里長們,是不是有良性競爭的潛在意識呢?我們一般到一個地方,總知道現在在甚麼「路」或「街」,很少人知道在甚麼「里」,想不到,來到天母,似乎經常知道自己走在甚麼「里」了呢!
從大葉高島屋百貨公司,我們左轉士東路。士東路狹小些,但也不難走,這是天母較庶民氣息的一條道路,我們在這條路上,買了麵包;這家麵包店,可能是酵母麵包風潮的起始店,自從這家單親媽媽靠做酵母麵包,養活一家人的新聞上報後,台北市的酵母麵包店就越來越多,形成一個時尚。所以說,天母做為一個時尚走向的「上城」,還是有道理的。但天母人似也崇尚幽雅、祥和的心境,所以連大葉高島屋對面的天母棒球場,也被限制比賽場次,不准過多的噪音流進這個區域,走在上城,總覺得不慌不燥,就是和走在東區的忠孝東路和西門町不同。
走過士東路,又繞回中山北路了,越過馬路,看到「蘭興公園」的牌示,上面也有註明此地是「蘭興里」的字樣,於是知道,又到另外一個「里」了。蘭興公園也是一個小公園,石造圍籬上有白鷺鷥圖像,顯見天母早期具有田園之美;而小公園頗多,似也是「上城」特色,聚沙成塔,從空中看天母,應是綠意點點。
從中山北路走回芝山站,人潮、車潮漸多,天母的氣息就漸漸淡了,但在「上城」漫步過三個「里」——名山、三玉和蘭興,也不知真有三里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