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去看房子,但是房東說,他不想把房子租給有孩子的家庭,這對夫妻只好沮喪的離開,不過聰明的孩子沒有馬上走人,他想了想跟房東說:「你不把房子租給有孩子的人家,那租給我總可以吧?我跟父母住,我沒有孩子。」
當然這是笑話,不過當情勢不利於我時,必須設法改變遊戲規則。
不走常規路,製造「敵欲信而不能盡信,欲打而不敢打」的模糊氛圍,就是《孫子兵法》用來對付強手的祕技。
打仗不像排戲般可以喊卡重來,戰場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出現在意想不到的時空;那些看起來理所當然的章法,實際上未必管用。
為了讓敵人應變不及,高明的將領會安排一些虛虛實實的假動作,目的是不讓人一眼看穿企圖;他們就像在玩捉迷藏般,總利用對手猝不及防之隙,突如其來的聲東擊西、指南打北、反其道而行,逼著敵人無法招架,然後不得不露出破綻,顯現自己的薄弱點。
本來自己強大,要偽裝成弱小;本來具有戰鬥力,要偽裝成不堪一擊;本來已逼近敵人,要偽裝成距離還很遠;本來要向遠處進攻,要偽裝成向近處攻擊……
這是孫子特別強調的「詭道」,在平常可能被人懷疑:「這人腦子是不是被門夾到了?」不然怎會想用「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這些招數,難道嫌人生不夠複雜?
我們常說「眼見為憑」,因為看得到,才能摸得著,但是在沒有退路的戰場上,只能選一條不同的路走,目的不在於玩弄手段或顯示兇殘,而是為了生存。當對方有力使不出來,才能退到一個安全距離外,從容的取得應變空間。
《孫子兵法》堅信,沒有什麼比讓對手屈服而自己毫髮無傷更好的結果;即使是打仗,最讓人欣慰的不是得到什麼,而是什麼壞事都沒發生;為了不暴露自己的死穴,所以不得不隱藏心思運用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