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素食」老闆許敏龍以素食與大家結善緣圖/記者杜憲昌
為好心人代發愛心便當,常常大排長龍(圖/許敏龍提供)。
【記者杜憲昌專題報導】當年一碗素麵,讓「蓮花素食」老闆許敏龍從料理門外漢,一頭栽入素食行業,也成就了素麵攤阿婆出家的心願,回首這段人生境遇,許敏龍眼中泛著淚光,心中滿是感謝。
許敏龍二十多年前服役時,在總統府當憲兵,放假常和同袍到台北市桃源街大快朵頤,每次看到在客滿的牛肉麵店旁那間顧客寥寥無幾的素食麵攤,心裡不免狐疑:「賣麵阿婆要如何維生?」因此,許敏龍每次放假,總會買碗素麵,「其實那碗麵並沒有人吃,但總覺得該幫幫老人家,向她捧個場。」
同事催返崗位
仍放不下承諾
當初一念之仁,種下善因,就在退伍那天,許敏龍沒有跟同袍去狂歡,反而去幫阿婆顧素麵攤;許敏龍表示,他壓根兒沒想到會去顧攤,只是禁不起阿婆懇託,乾脆好人做到底,讓阿婆去醫院檢查身體。
但賣麵阿婆卻因此「神隱」了,原本從事美容美髮業的許敏龍每天在麵攤引領企盼,希望阿婆早歸,好讓他去創業。許敏龍說,那段時間,家人和髮型公司的同事一直催他回去上班,但他就是放不下麵攤的常客和對阿婆的承諾,於是持續守著麵攤。
一個多月過去,許敏龍依然在麵攤揮汗煮麵,直到一位莊嚴的比丘尼站在面前,才令他驚訝地久久不能言語, 原來賣麵阿婆出家了。阿婆告訴他,當初一直守著小小的素麵攤,並非為了利,只是想要給那些茹素客人方便,但她也相信,總有一天會有因緣完成出家修行的心願,直到許敏龍出現,才放心出家。
體會善念如風
付出不為自己
許敏龍表示,那是他人生第一次聽到「利他」的說法,也因為這樣,讓他想起當初明明是來麵攤消費的客人,卻反而主動教他煮麵;撐過那段日子,他發覺,這個小麵攤竟然讓他結下許多善緣,也讓他思考自己是否應該成為素食者的助緣。
從此,許敏龍決定投入素食業,他曾開過三百坪的「禪園」餐廳;在最輝煌的時候,「蓮花素食」也曾多達十二家分店。儘管現在只剩四家,但面對一路來的挫折與奮起,許敏隆說,「轉個念,其實命運的安排都有原因,每個失敗,也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當初因為「禪園」經營不善,許敏龍為節省開支,必須精簡人力,被迫親自上陣的結果,造就他的好廚藝;若不是「蓮花素食」陸續關閉,也不會讓他好好思考經營問題,也進而釐清素食對他的人生意義。
就如同他在名片印上的一段話,「終於明白—付出不再只是為了自己」,許敏龍說,原來善念就像風,會流動並感染周遭人。
素食餐廳對許敏龍而言,已不只是事業,而是一種法命志業。只要能力所及,他也一定要和當年的賣麵阿婆一樣,繼續給人「方便」。